腊八粥
一进入腊月,年的气息就渐渐浓郁起来,而腊八(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则是年的序幕,这就和唱戏一样,腊八的序曲唱响之后,春节才会盛装登场。
乡下老家,一到腊八,大人们就说:“大小孩子不要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还有一句俗话:“荤年素腊八。”
对于腊八这个节日,我非常感兴趣,因为它蕴含着美丽温馨的民族情调。为此,我专门翻阅相关史料,了解腊八的悠久历史。
冬闲时,古人有腊祭的习俗。腊,是祭祀的意思,所以,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古人有腊月初八祭祀的传统,后逐渐成为传统节日。
古人腊祭的时候,以牲畜为祭品。祭品太多,一下子吃不完,就洗净之后撒上盐,挂到屋檐下风干。这些腊祭留下来的肉制品,被称为腊味,味道好,名字也好。
喝腊八粥则是后来出现的习俗,而且据说和佛祖释迦牟尼以及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一种说法是,腊月初八这天,释迦牟尼将杂粮和野果掺在一起,用泉水煮粥食用,得道成佛。另一种说法是,朱元璋小时候给财主家放牛,财主为人刻薄,将其关在小屋里,三天三夜不让他吃饭,朱元璋饿极了,就把老鼠洞里的豆子和谷子掏出来,煮粥充饥,而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民间传说充满着传奇色彩,散发着粮食的醇香。
家乡人煮腊八粥,常常用大米、小米、豇豆、豌豆、绿豆、红豆、大枣、花生熬煮而成,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花费很长时间煮腊八粥。腊月初七晚上,母亲就开始用慢火煮粥,一直煮到第二天清晨。我问母亲:“腊八粥为什么要煮那么长时间?”母亲说:“煮腊八粥一定要黏稠,黏含有连的意思,代表着连年丰收。”我们喝腊八粥的时候,一定会留下少许,图个吉利。
如今,我离开乡下到城市生活。每到腊八前夕,母亲总是打来电话,反复叮嘱要煮腊八粥。她说:“只有喝了腊八粥,才能大吉大利。”母亲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总让我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土地和庄稼。
腊八这天,我一定会煮腊八粥,不为别的,只是想在那香喷喷的气息里感受一种温暖和美好。人生旅途中,有温馨可以拥抱、有希望可以憧憬、有幸福可以相依,才会感到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