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果
甘青宁部分地区出产一种水果,名曰冬果,一些地方称软儿梨,也称香水梨、化心梨。于右任有诗曰:“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梨儿香。”
河西走廊,黄河沿岸,很多人家都种有冬果树。冬果树生命力顽强,一些果树虽有上百年树龄,仍能开花结果。
初春,西北天气变化无常,从吐出到完成使命,花蕾要像闯关夺宝一般经受各种磨难,很多花蕾来不及绽放便抱着遗憾陨落了,因此,冬果丰收的年景并不多。物以稀为贵,这或许是冬果金贵的原因。
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人们修剪了指甲,戴上轻薄的棉线手套,借助长梯,小心地将冬果从树梢上请下来。整个过程要确保无磕无碰。哪怕轻微的创伤,都会导致果子坏掉。刚采摘的冬果,无论个头儿,还是色泽,都没有出彩之处。其个头儿像核桃,果皮绿中泛黄,布有细密的麻点;果肉有点硬,还有些酸涩。
民勤绿洲是冬果树的主要产地。国庆节前后,农户将冬果摆放在三轮车上,沿街叫卖。它们大小均匀,不染尘埃。挑选冬果颇有诀窍。老树果儿小,新树果儿大。老树结的果子虽然个头儿小,但口感好、滋味长。懂行的人买冬果时,不会在意果子的个头儿,而是关注其滋味。买来冬果,将其冷藏,静等蜕变。一段时间后,将其转移到冷冻室,便可长时间保存。所以,夏天吃冬果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科技改变生活,果然!
庄户人家收获冬果时动辄以筐计,存放冬果自然不能指望冰箱的狭小空间。人们在通透处铺垫干净的麦草,轻轻地将冬果摆上去,然后用草帘、帆布将其覆盖,用砖石压住边边角角,防止老鼠、麻雀为祸。此外,还要时不时检查,去除腐坏的果子。俗话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冬藏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秋天收得再多,冬天存储不利,将前功尽弃。最好来一场鹅毛大雪,把它们冻结实了。冰冻后的冬果表面有糖霜,肉质也变成褐色。此时,它完成了蜕变,身价倍增。这也印证了一个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道理,想实现涅槃,就要经得起磨砺。
经过时光磨砺的冬果黑黝黝的。食用前,先将其放在凉水里浸泡一会儿,果子表面附着一层薄冰,轻轻一敲便脱落了。果肉解冻后,须轻拿轻放。在薄如蝉翼的果皮上戳开一个孔洞,用嘴吮吸,果酱便扑入口腔,舒爽的感觉会像电流一般扩散至全身。
冬果有止咳功能。将冬果剥去外皮,加几块冰糖,放进砂锅,隔水蒸透,晾凉后连汤一同食用,立见疗效。孩童长时间咳嗽,打针吃药缓显其功,便喂以梨汁。说实话,其状貌仿佛药汁。冬果还有醒酒之效。酒后头晕,若能吸食几枚冬果,立时清醒许多。
我记得,年少时,腊月里,有位和颜悦色的老大爷赶着毛驴车沿街叫卖冬果。他戴着绒布棉帽,穿着对襟棉袄,踏着笨重的棉鞋,眉梢挂着白霜。冬果盛在用芨芨草或红柳枝编成的筐子里,上面覆着旧棉被。他的冬果卖相很好,那是精挑细选、用心呵护的结果。人们用麦子或者玉米换冬果,很少有人拿现金去买。
对于游子,一枚冬果足以驱除孤寂和苦楚。小小冬果,承载着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