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考古学家 追溯中华文明
——读《考古学家带你看中国》
跟随考古学家 追溯中华文明——读《考古学家带你看中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世人公认的常识,但在尚未形成系统认知的少年儿童的意识里,可能是空洞的、泛泛的话语。
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在《考古学家带你看中国》丛书中,五位具有一流学术背景的当代中国著名“考古人”,利用一手发掘的材料,简明扼要地讲述近年来几大遗址的考古成就,目的在于“让孩子看懂纯正的考古成果,探知遗址背后的文明起源”。
这五位考古学家分别是: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天文考古学奠基人)、刘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良渚古城发现者)、栾丰实(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龙山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原二里头考古队队长)、黎海超(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三星堆5号、6号、7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
五位作者堪称当代中国考古学界的“半壁江山”。这套丛书,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分别展示天文考古、良渚、龙山、二里头、三星堆非凡的考古成就,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
在《我们的文明古老到多久》里,我们“从文字和星星看我们的文明”。原来,我们的造字法就藏着古人对天象的感知和认识。夜观星象,昼察日影,在西水坡墓葬等遗址,我们探知先民眼中的宇宙与四时。天人合一,始终是中国人追求的价值观,也是历代王朝的统治基础。
在《良渚》里,我们知道了“五千年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在这里”。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它有非常发达的农业,以水稻为主,还有非常发达的手工业,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器和石器。大量的墓葬礼器表明了古良渚人的等级制度和社会层级。城墙内的繁华古都和城外惊人的水利系统,证明了良渚文化曾经的辉煌。
在《龙山》里,我们重返“夏王朝之前东夷文化的鼎盛时代”。如果说良渚已经进入古国,到龙山文化时期,古国有了新的发展。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阶层,以玉器和薄胎黑陶、白陶为载体的礼制逐渐成熟,文字也有了新的发展。龟灵崇拜的文化传统在海岱地区延续了2000多年,并被后来的商人继承。
在《二里头》里,我们知道了“最早的中轴线孕育最早的中国”。从黑龙江瑗珲(今黑河市)至云南腾冲的这条“胡焕庸线”,其左右两侧在新石器时代都有辉煌的文化,东南方的社会率先复杂化,即“东方先亮”,而后是欧亚青铜潮的“西风东渐”,最后在这两大板块的交会地带出现了最发达的王朝文明,也即“中原崛起”。
在《三星堆》里,我们领略“青铜时代的辉煌”。原来,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术跟西方的铸造工艺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常用的是锻打法和失蜡法,而我们采用更加复杂的模范法。三星堆所在的四川盆地,东南西北连接着几大文化圈,拥有超强的沟通能力,所以,不同的原料、技术、风格交融为一体,留给后人许多待解的谜题。
每本书的最后部分,是五位作者的小传,简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生涯,以期对孩子们产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榜样作用。这五本书,内容丰富,崇尚人文精神,值得所有人去阅读和感知。“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曾说:“健全的民族意识,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历史之上。”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民族的由来,才能真正拥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