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官渡之战话官渡

【字体:      】     打印      2024-10-15 10:14      来源: 黄河网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的军队与袁绍的军队在官渡展开决战,史称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中国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围绕官渡与官渡之战的很多细节,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

官渡名称的由来

一些资料说官渡一词起源于东汉末年,事实并非如此。据考证,官渡一名最早起源于秦。

秦统一后设立阳武县,并施行“大县大郡”制度。今郑州市区向东北延伸至山东省东明一带都属于当时阳武县管辖范围。阳武县内有圃田泽,是“豫州之薮”,圃田泽周围人口密集,城池众多,县治就设在渠水北岸以便于管理全境。《水经注》记载:“渠水又左迳阳武县故城南,东为官渡水,又迳曹太祖垒北,有高台谓之官渡台,渡在中牟,故世又谓之中牟台。”需要说明的是,《水经注》里提到的“渠水”,在历史上又被称为“蒗荡渠”“鸿沟”等。《宋史·河渠志三》记载:“禹又于荥泽下分大河为阴沟,引注东南,以通淮、泗。至大梁浚仪县西北,复分为二渠:一渠元经阳武县中牟台下为官渡水;一渠始皇疏凿以灌魏郡,谓之鸿沟……”由此可知,当时官渡水本身就是渠水的一部分。

秦时,阳武县归三川郡管辖,郡治在洛阳。县城以南,有一条西到洛阳、东达海边的官方大道(类似于现在的国道),官方传递公文均经此大道,秦始皇多次东巡也是途经此路。从东西走向的大道下来后,北去阳武县衙,必须经过一条南北走向的官方大道才行,这样一来,就需要渡过渠水。于是,阳武县便在渠水南岸设立官方渡口,民间称其为官渡。渡口之所以设在南岸,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律严苛和官道位置导致。据《云梦秦简·秦律》规定:公文必须立即传递,无故耽搁者会被罢职或判刑,把官方渡口设在南岸,从官道北上而来的公文可以及时便捷地传递出去。

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两千多年前,官渡一带地势险要,扼守中原咽喉,极具战略价值,堪称得官渡者得天下。官渡西邻天下九泽之一的圃田泽,该泽面积巨大、水域宽阔。《水经注》记载:“(圃田泽)东极官渡,西限长城,东西四十许里,南北二十许里。”官渡的位置史料记载在“中牟县东北五里”,即今天的官渡镇官渡桥村,此处有官渡之战遗址。长城乃魏惠王迁都大梁后所筑,今天郑州的青龙山庄土岗就是魏长城遗址。圃田泽南岸有春秋时期郑文公所筑的圃田故城,史料记载的“圃田泽畔置清邑”就是此城,中牟县称之为西古城。圃田泽北岸大致在今中牟物流大道一带。

在圃田泽东,又有一著名大泽,泽中多生蒲草而得名萑苻泽。该泽南邻箜篌城(中牟东古城),箜篌城为春秋时期乐神师延为卫灵公制作箜篌之处,是箜篌的起源地。该城向东5000米有胡辛庄村,是现今郑州地区海拔最低点,村东属开封地界,地势更低。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可知萑苻泽水面应该向东延伸至开封县境内。

中牟县城以东的这片狭长地带,自古就是南北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极具战略价值。公元前659年,春秋第一霸齐桓公在该地修建中牟城,用以防备狄族入侵。之后,晋平公设置中牟县,此城为县治。公元前423年,赵献侯将此地立为都城。刘邦建立西汉后,恢复了中牟县建制,仍为县治。东汉时县城南迁,此城荒废。

一战定乾坤

众所周知,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的因素之一便是山川形势。东汉末年,烽烟四起。袁绍在黄河以北地区设立大本营,曹操在许昌地区设立大本营。袁军要攻击曹军,必须渡过黄河、济水、汴渠等,官渡是必经之地。

春秋时,佛肸曾在中牟任县令,任上想自立为王做一方诸侯,结果,被赵简子攻破城池,佛肸身亡。

官渡之战开始前,曹操提前在中牟布置防御工事。当时的中牟城已经荒废了200余年,城垣残破不堪,无法满足防御要求。于是,曹操便在原址重新修筑城垣,称为佛肸城。

当时,曹操与佛肸的处境很相似,面对大兵压境,胜负难料生死未知。

官渡之战前,曹操虽然在白马、延津取得过局部胜利,但兵力仍然很弱。曹操审时度势,决定撤退到官渡据守。这里深沟高垒,位置险要,易守难攻。

此时,战争双方已经从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曹操若是放弃官渡,人生可能就此终结。他深知此理,据《三国志》记载,每次出征,无论输赢都要“还军官渡”。在古代,重要城池大多建有城郭,即外城墙。佛肸城的北郭外面就是官渡,站在郭墙之上,可以俯视官渡全貌,掌握前线动态。曹操以此城为大本营,运筹帷幄。激烈的攻防战持续了一个月,局势依然胶着。情急之下,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最终赢得了胜利。

官渡之战期间,双方都开辟了多条战线。刘备多次联合袁绍从后方袭击许昌,均被曹操化险为夷。当时,曹操的运气“爆棚”。《三国志》里记载了一件事:曹操与袁绍在官渡鏖战之际,“江东小霸王”孙策谋划偷袭许昌,欲把汉献帝接到江东,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一番霸业。就在他一切准备就绪后,却被害身亡,这一计划也随之夭折。若是孙策的计划付诸实施,曹军将会面临两大军事集团夹攻,历史很可能会被改写。

官渡之战后,此城也常作县治,史料记载的“中牟故城”与“佛肸城”实为一城。后来,曹操三子曹彰被封中牟侯,驻守佛肸城,后被封公封王;曹彰之子曹楷被封中牟王,驻守佛肸城,并在北郭修建任城王台。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古城、古人、古事,在时间的长河里,渐渐化为一首首岁月之歌,被人们传唱……

官渡古寺  林昊 摄

作者: 齐治平 晏洋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