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阿来的“恋地情结”
——读《去有风的旷野》

阿来的“恋地情结”——读《去有风的旷野》

【字体:      】     打印      2024-10-15 10:12      来源: 黄河网  

在我的印象里,阿来以写“藏地小说”而闻名。这位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擅长营造地域风情浓厚的小说氛围,他笔下的故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与情节有着广袤而细微的联系。

读阿来的随笔集《去有风的旷野》,我有种“啊,果然如此”的感觉。四姑娘山、莫格德哇、扎溪卡、大凉山、马尔康……十篇游记,均与旷野有关。作家前往人迹罕至之处,穿越崇山峻岭,观湍流拍岸,听花开之声。在孤寂中,进行深邃的思考。

阿来笔下的风景变幻无穷。他写道:“梭磨河峡壁陡峭,阳光强烈,风摇晃着树,其实就是摇晃那些光,使之动荡,使之流淌。”在宏阔的动感画面之后,他紧接着写道:“一树树浅红的野桃花正在盛开。”他想到永井荷风的文学作品,笔锋又转:“在高天丽日下挺身行走,长风吹拂,田野包围着村庄,群山包围着田野。”“河流轰鸣,道路回转,我要任群山的波涛把我充满。”

书中有许多描述地貌的文字。他写道:“我就置身在岩石中间,在另一个时间维度中,在数亿年前地球的伟力创造的景观之中。”在心灵遭遇强烈冲击后,作家重新审视现实,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我突然明白了阿来小说悠远深长的“现代性的反思”。他试图恢复一些古老的原则,去发掘旷野应有之义。

徐霞客、亚历山大·冯·洪堡、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达尔文……在行走的同时,阿来总是想到他们。他将旷野与这些开拓者连接起来,将人类的共同记忆和自己的观感联系起来,于是,他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

在书中,阿来引用英国自然文学家罗伯特·麦克法伦的《荒野之境》中的句子:“树林铺展在大地上,一片沸腾的生命。”阿来告诉我们:“有了这样的词句,人就会以为自己接近了某种哲学境界。”

我联想到了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所主张的“恋地情结”。段义孚认为,人类对于环境的体验是从审美开始的,地方与环境是情感事件的载体和符号。

用“恋地情结”来概括《去有风的旷野》的主旨,我想是合适的。阿来所追寻的,是崇高的景观和人类审美的极致体验。“恋地”不是主张后退,而是对旷野的向往,是对舒适与常规的反抗,是我们想要求索的一个恰当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可以容纳混乱、开放与超越,并在求索的同时保持足够的谦逊。

“人生如旷野,自由和答案都在风里。”


作者: 林颐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