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读书与说话

【字体:      】     打印      2024-08-20 15:47      来源: 黄河网  

明代陈继儒在《岩栖幽事》说:“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乍看之下,这句话像是民间俗语,难登大雅之堂,可细细咀嚼,不禁感慨大道至简,朴实无华的话语中蕴含着智慧的光芒。

多读书,说话的时间就少了。有人徜徉书海与自己对话,有人摆龙门阵与他人吹牛,有人呼朋引伴酒桌上谈兵,有人情感泛滥满嘴风花雪月……生活中常听一些人抱怨:“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哪有时间读书?”也许他们确实忙,可话说回来,既然这么忙,为何还有时间抱怨?当下,人们活得累,你一言我一语,话儿赶话儿。越来越多的人泡在网上,不停地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然而,这些“忙碌的人”并未因此感到充实,反而时常感到空虚。对此,鲁迅先生早有告诫:“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事实证明,多抽时间读书,少闲聊,会让人生更加充实。

多读书,话中的信息量就大了。《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同样如此,话不在多,中肯则佳。现实生活中,有人口若悬河却不得要领,有人寥寥几句却一语中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演说以简练准确、生动形象而著称。有一次,一位演讲爱好者问他:“如果让你作两分钟的演讲,需要多长时间准备?”丘吉尔答:“半个月。”“如果让你作五分钟的演讲,需要多长时间准备?”“一星期。”“那么让你作一个小时的演讲呢?”“现在就可以。”由此可见,把话说短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

多读书,谈吐会更风雅。读书的最大目的,就是去俗。林语堂说:“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他认为:“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日日读书,读好书,就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们常用“口齿留香”来形容动人的话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随处可见的是浮皮潦草的“快餐语言”。有些外貌端庄的人,一开口却是污言秽语,让人心生厌烦。西方谚语说:“上帝给人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多看、多听、少说。”诚哉斯言。要做到说话得体、口齿留香,就必须用读书来提升修养。当然,多读书并非死读书,少说话也并非不说话。我们要做的是合理分配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读好书,如此才不枉一生。


作者: 靳小倡    责编: 胡少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