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夏日回想

【字体:      】     打印      2024-08-08 16:02      来源: 黄河网  

看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忽而想起了自己上大学的种种,所有远去的人、事、物,在回忆中泛滥,弥漫开来。

我的大学4年是在成都度过的。成都是一座慢节奏的城市,这里的人们懂得享受生活,喜欢在悠闲的时光里和朋友聚在一起,喝茶、掏耳朵、搓麻将、摆龙门阵。单看我们学校的后校门,便足以为证。

出了后校门,眼前是热闹的市井生活景象。有挑着竹篮担子卖叶儿粑的婆婆,有推着小车卖蛋烘糕的大爷。沿河的商铺一字排开,生活用品、五金配件、水果零食、柴米油盐,一派人间烟火气。去买东西是看不到老板的,只有喊一声“老板儿,这个咋个卖来?”老板才会从旁边的铺子里冒出来,生意做完又接着回去搓麻将了。

从女生宿舍走到后校门,要经过一条宽宽的马路。马路两旁种满了高大的梧桐树。夏季,梧桐枝叶遮天蔽日,交缠的绿叶撑起一片浓绿的穹顶,踩着树叶缝隙里的浮光。到了秋天,校园多是疏桐夜雨的景象,“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望秋先陨,秋天总给人凄凉之感。一个近冬日的傍晚,我和陈进走在树下,寒风起,漫卷枯黄的叶子,拂过脸颊,旋转着“簌簌”落下。校园广播正在放《冬日恋歌》的主题曲,伤感柔情的旋律与落叶枯枝叠成无边的思绪,我不禁泪水潸然……

说起陈进,那是我4年大学生活最温暖的陪伴。我们几乎形影不离,班里的同学给我们起名“twins”。那时的我圆润,因为成都的饭实在太好吃,晚上11时,我们还在乐此不疲地“吊凉皮”。“吊凉皮”是我们418宿舍的独家记忆,把钱和纸放在拴上绳子的红色塑料小桶,纸上写“一份凉皮,不要葱蒜”“一份凉面、多放醋和辣椒”等,我们把小桶沿四楼阳台顺下,喊一声小卖部的老板,这样不用下楼也能吃到夜宵,如此懒的“智慧”,忘记是谁的杰作了,许是我的下铺“董巴桑”吧。毕业后,她跟随孙师兄远嫁海南,实现了极少数校园恋爱延续至婚姻殿堂的完美结合。

春熙路的过桥米线、老婆饼,玉林路的锅盔标配酸辣粉,廖记的钵钵鸡和老妈兔头,都是极其美味的。有一时,我曾屡次忆起大学时所吃的这些。2015年,久别后又吃到,感觉味道也不过如此,我以为怀念的是老板的手艺,后来发现其实是当时的城市、人声、空气和恰到好处的自己。那时,日子过得潇洒自在,乐不思蜀,但在堂课上,我们会记好每页笔记,背好每个知识点,考试成绩可圈可点,也都入了党,被评选为优秀班干部。

大学时光中,最为壮观的景象,非公共浴室莫属。大家像下饺子似的挤在那里,开门的那一刻,各个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眨眼工夫,门口乌泱泱的人群全都不见了,只剩地上的一只拖鞋、半块香皂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等待主人回过神儿后来寻。洗澡每人每次两元,后来实行插卡计时,每分钟一毛钱,眼看着钱数一点点上涨,我们练就了风驰电掣、速战速决的本领,竟比之前节省了不少。

大学4年是无忧无虑的,去学习,去经历,去吃好吃的东西,生活美好而简单。人生是一场相逢,人生又是一场遗忘,最终我们都将成为岁月中的风景。

月遇从云,花遇和风。20年洗涤沉淀,历风尘霜雪而初心未改,我们已不再是少年。此时,我这里雨下得正紧,现在的你们在做什么?


作者: 左菲    责编: 胡霞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