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一路向东探“画廊”

【字体:      】     打印      2024-07-29 16:18      来源: 黄河网  

初夏,雨后的郑州,有了难得的清爽。我与老友结伴,从黄河右岸大堤“零公里”处一路向东,沿途观赏了南裹头、花园口、马渡等22处自然与人文景观。

来到江山路与黄河大堤交汇处时,一尊巍峨巨石便映入我们的眼帘。“千里金堤 始于足下”的标志石高高伫立,标志着“零”的开始。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起点,更是黄河治理和防洪的关键节点。

“零公里”标志石

从“零公里”出发,沿黄河大堤一路向东探寻,不过6千米之余,便看见了岗李水库,花园口水利枢纽十八门闸遗迹静静诉说着这里过往的辉煌。岗李水库的四周,密密麻麻长满了许多树,以杨柳居多。杨柳不算名贵,有自生自灭的属性,喜欢临水而生,生长期短,成材快,北方比较常见。却正是这种普普通通的树木,装点着这座水库,赋予了它无穷的生命,点缀了静默的十八门闸。

向北,便是南裹头险工,平坦的大道两侧草木葱茏,防洪设施与绿色植物相映成趣。至南裹头观景点,登台远眺,黄河之水浩渺无垠,文化之韵深厚悠长。俯仰之间,美景如画,徜徉其中,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岗李水库西侧的湿地中,一条若隐若现的河流蜿蜒北去,这便是人们寻觅已久的枯河。它古称旃然河,是黄河在惠金段唯一的支流,后因天旱则涸,称为“枯河”。枯河从保合寨险工63坝处折身北上,从南裹头险工汇入黄河。

四季植物园

与这片湿地隔堤相望的四季植物园,是惠金黄河生态廊道的一处著名景观。无论是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清凉宜人,还是秋天的宁静美好、冬天的神秘韵味,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四季更迭的色彩,带给了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灵享受。

继续向东行进,就来到花园口河段。

花园口险工是河南黄河右岸较长的一处险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历史上,这里曾发生冯庄漫决、花园口扒口等事件。2002年,花园口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河南黄河最早的国家水利风景区。2017年,花园口险工获选全国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花园口景区主门正对着花园口引黄闸,沿着这段黄河大堤自西向东走,还能看到东大坝和马渡引黄闸。大河奔涌润中原,沧海桑田谱新篇,这3座历经风雨沧桑的引黄闸,经过不断加固改建,仍然在为沿岸提供着滚滚水源。它们见证了沿岸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惠金”治黄事业的艰苦历程。

位于花园口景区东门的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如同一条时光隧道,通过“惠金迷力”“惠金治黄”“惠金一览”“惠金拾萃”“惠金华章”5个篇章,引领我们见证了惠金黄河的历史与成就。馆内,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份份沉甸甸的史料,展现出了一幕幕精彩动人的治黄故事。那些波澜壮阔的治河场景和筚路蓝缕的奋斗岁月,仿佛就在眼前重现。在与昔日的对话中,感受一代代惠金黄河人的使命担当、斐然业绩和不屈灵魂。

再向东走,是一路塔松相伴,两边的树枝已经“握手”,缕缕青枝相依,彼此一路执手,形成一个绿色的“隧道”。这里是一处标准化堤防展示点,也是黄河工程“三点一线”示范段的重要节点。2023年,惠金河务局对此进行扩建,形成了一座集黄河文化、景观绿化、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标准化堤防科普文化广场,成为河南黄河新地标。广场占地1300平方米,在黄河标准化堤防标志石的基础上,以“堤防历史文化”为主题,增设10座石面科普文化台。内容涵盖黄河堤防起源、历代筑堤举措、4次复堤运动及标准化堤防建设、堤防现代化提升等,翔实生动地呈现了从古代到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堤防历经千年的演变发展过程及未来展望。

不知不觉间到了郑工堵口事件发生地。这段并不算长的黄河大堤,竟在近现代就发生3次决口,真的是多灾多难。在郑工合龙纪念碑的字里行间中,我们感受到这段尘封的黄河记忆: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秋,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猛烈决口,滔滔河水南泛,危及四方。时任河东河道总督的吴大澂,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终使堵复之功告成,史称“郑州大工”。

往前再走,进入马渡河段。马渡险工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作为黄河“三点一线”示范工程的险工示范点,马渡险工35坝,不仅是展示现代河防工程技术的示范窗口,更是领略黄河壮美风光的绝佳地点。

马渡堤防美景

马渡曾经的黄河古渡口。如今,这里以水为脉,以绿为魂,打造亮丽景观,绘就生态画卷。“太美啦!”大家在马渡观河广场观景平台上感叹!

位于马渡下延102坝处的黄河马渡文化广场,是郑州黄河绝佳的观河点之一,这里还设有毛石文化墙、砌石工艺展示区、黄河号子表演区。黄河号子蕴藏着世代黄河人的治黄智慧与无尽付出,砌石工艺则在每一块石头上都凝聚着一代代黄河人的汗水与心血。这里是河南各级防指开展黄河防汛抢险演练的首选之地,这里是河南黄河传统技艺展示区,这里更是人们亲近母亲河、感受黄河文化的绝佳去处。

马渡黄河文化广场


毛石文化墙

渡头柳是这条“画廊”的最后一个景点,位于惠金与中牟黄河的交界处。一棵古柳挺立在这里,它经历了百年沧桑,如今依然葱茏。它是黄河古渡口的标志,有渡头柳立于岸上引航,船行河中,艄公能知方向。它见证了黄河南北两岸人民的交流互通、悲欢离合。

这一路,堤顶道路平坦宽阔,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与大堤平行的生态廊道充满生机,廊道内新修的自行车道顺大堤蜿蜒。一路有众多的旅游休闲人员,大堤两侧的绿荫下和坝头上随处可见野营的小帐篷,多数是以家庭为单元,聚集一起享受温暖的阳光和田野的气息。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亲子休闲方式,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畅游完毕,大家热议。我们虽已退休,但仍情系黄河,工作数十年来与黄河息息相关。退休后,时常来这“画廊”转一转,沿着生态廊道走一走,在各个黄河文化景点中停一停,让身心回归自然,积蓄文化底气。


作者: 董素杰    责编: 范江涛 时爽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