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普救寺:寻觅西厢爱情故事

【字体:      】     打印      2023-09-26 19:06      来源: 黄河网  

月光如水,倾泻在柏树柳叶上,倾泻在碎石铺就的路面上。夜游普救寺,恰逢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不由想起张生和崔莺莺那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的遗孀郑夫人带着女儿崔莺莺和丫鬟红娘,送崔相国灵柩回河北老家安葬,时值兵荒马乱,暂住普救寺。父母双亡的洛阳才子张生赴长安赶考途经山西蒲州,本要看望好友白马将军,因被普救寺风光吸引便来到这里。

  突然出现在回廊里的崔莺莺像一抹彩虹,让张生误以为仙女下凡,他取消了上京赶考的打算,决定在普救寺住下来。

  最终,上演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一幕。

  沿着曲径回廊行走,周围静悄悄的。月光洒向大殿,我的眼前浮现出莺莺楚楚动人的倩影。只见她步履轻盈、仪态优美,佛殿里的众和尚乱了方寸,老和尚忘了念经,小和尚敲错了木鱼。莺莺手提罗裙迈出大殿的门坎时不慎绊了一跤,她左手撑地,方砖上留下了手印……

  柳枝轻轻摆动,月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地上,正应了那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当年莺莺住在院内的西厢房里,《西厢记》的名字由此而来。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梨花院的东南角就是张生受莺莺之约半夜跳墙来幽会的地方。墙外杏树的树杈似乎专为张生而生,翻墙赴约并非难事。透过门缝向内张望,只见张生和莺莺的蜡像栩栩如生。

  信步来到后花园,寻找张生和莺莺的行踪。月光下,这里更显静谧,竹林、花草透着缕缕幽香。

  普救寺有一出《西厢记》,还有一曲“莺莺塔的蟾声”。踏着月色,披着月光,我来到背依大殿、毗邻高坡的莺莺塔下。

  此时,高耸的莺莺塔像被镀上了一层白银。我拿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果然传来一阵蟾鸣。那声音由远及近,在夜空中回荡。神奇的蟾鸣声源于莺莺塔特有的构造,高耸的莺莺塔能够接收外来的声波,再把收到的声波反射回去。“莺莺塔的蟾声”成为一绝。

  月下西厢,有寂寥,更有情调。在这里,我似乎触摸到张生和莺莺跳动的脉搏,寻觅到了逝去的梦。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作者: 梁冬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