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博物馆开放不能一“约”了之

【字体:      】     打印      2023-09-19 19:04      来源: 黄河网  

今夏,很多人面对各类博物馆的“预约难”,惊呼:现在去趟博物馆,若不提前预约,根本就难以进入!

现在的博物馆怎么了?突然就成了人山人海的地方。

河南博物院七八月份几乎天天满员,观众每天在1.2万人次以上,是2019年同期的两倍。洛阳市文物局9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洛阳各博物馆、纪念馆暑期接待观众达216.1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开封博物馆8月11日至22日连续在其微信公号发布限流公告。这些信息告诉大家:参观者太多了,约不上,千万别来!

省外亦是如此。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3年暑期,内蒙古博物院累计接待观众突破116万人次,超过过去3年同期观众量的总和。杭州博物馆7月16日入馆人数超过1.28万,创下建馆以来单日最高客流量纪录。

地方博物馆人满为患,一些知名博物馆更是难以涉足。参观故宫博物院,需要提前7天在微信小程序上预约门票,而一旦放票,几分钟之内就被抢完。参观国家博物馆,预约上门票之后,进去之前还要排队几个小时。有人反映,原本免费预约的博物馆门票,在一些第三方平台上,可以成功“代预约”,前提是向这些平台支付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费用。预约,真是变了味。

十多年前,中国各类博物馆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情况。我记得河南博物院农业路新馆是1998年建成的,次年我还在上高中,去过一次,收十元门票,空落落的大厅几乎见不到人。后来,我来郑州上大学,办过一张旅游年卡,包含河南博物院。之后,多次探访,几入无人之境。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博物馆除了免票之外,还采取一些措施主动迎合受众。近年来,新技术、新理念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参观者的观展体验。今年春天,笔者去了一趟洛阳古墓博物馆,这个近乎小众的博物馆在升级改造之后,提供的历史考古体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设施的提升、观感的变化、互动的形式,让大众有了更好的体验。

这个时候,再来看博物馆的预约问题。预约制度看似规范、科学,却在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公众前往博物馆之路。想去,约不上;想这天去,偏偏没票!人们的渴望变失望,哪里还有体验博物馆之美的兴趣?有从业人士直言,今年暑假的博物馆热实际上是一种强劲反弹,众多博物馆面临突如其来的客流高峰应对措施不足。

几十年来,文博业界都在解决博物馆与城市、与公众的关系问题。彼时,博物馆的管理者希望有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当下,则要面对访客过多、提高管理水平等问题。

现在是到了正视预约制度的时候了。文博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公众对博物馆的信赖感,不能因预约制而受到伤害。博物馆不能变成机械、冷漠的场所,千篇一律的预约参观制度并不是解决博物馆与公众关系的唯一办法。公众到博物馆去,或为了某件著名的展品,或参观某项专题展览。博物馆的管理者应细化访客的需求,以专业的态度分类研究。比如预约、引流、开放夜游、避免文创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管理者的智慧,而且关系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博物馆,应该是秩序井然、人人参与的文化圣地。

博物馆开放不能一“约”了之,这个话题,值得深思。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作者: 李锟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