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晋风晋韵:山西古建芳华绝代

【字体:      】     打印      2023-06-13 17:29      来源: 黄河网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他走过的痕迹。纵跨各个时期的地上建筑,见证着5000年华夏文明走过的痕迹。”

——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

表里山河、伟岸气魄的三晋大地,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

山西完好地保存了众多古建筑,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五台山佛光寺,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应县木塔,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这些芳华绝代的古建筑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独具晋风晋韵,形象地代表了其所处历史时期最顶尖的建筑艺术。

夏天的晋北是一方清凉胜境,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翻开这本记录了历史的书籍。

浑源悬空寺

蜃楼千载危崖绝响

古诗曰:“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

踏着400多年前旅行家徐霞客的脚印,我找寻着那座他笔下闻名遐迩的“天下巨观”。两边山崖壁立,如刀削斧劈一般。路越来越窄,崖越来越高,就在金龙峡西边山崖的半腰处,只见层楼高悬,凌空飞殿,一座精巧的古寺挂在近六十多米高的崖壁之上,令人震撼。在巨大山壁的衬托下,悬空寺显得小巧而精致,只见十数根像筷子似的木柱把寺院撑住,仿佛一块玲珑剔透的浮雕。悬空寺坐北朝南,所有的建筑均高悬在峭壁之上。崖顶呈倒悬之势,寺顶上方的赭黄色岩石,微微向前倾斜,好像就要塌下似的,让人提心吊胆。

天下巨观悬空寺

俗语说:“平地起高楼。”可是,悬空寺却反其道而行之。它高悬在绝壁之上,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

悬空寺是集建筑学、力学、美学、宗教学等为一体的伟大建筑,站在它的面前,人们无不感叹建筑之奇、结构之巧、选址之险。

应县木塔

国之瑰宝世界奇塔

在华夏大地众多的古建筑中,雄伟壮观、华美玲珑、威严庄重、典雅高贵的应县木塔,始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清代学者顾炎武曾赞叹应县木塔:“漯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近千年过去了,木塔依然巍巍挺立在莽莽恒岳之阴、悠悠漯水(今桑干河)之阳的内长城要冲之地的应县古城内。诚如中国建筑史大家梁思成所言:“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应县木塔

木构之美(应县木塔局部)

今天的应县,古代称为应州。下了高速公路就到了县城的北部边缘,因为没有很多高大建筑,这里依然保留着千百年来的天际线,著名的应县木塔成了视线中唯一高耸之物。走近细看,木塔近70米高,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像层层叠起来的楼阁,平面均为八角形,外观为五层六檐。塔身分为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高峻而不失凝重。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平缓,每层檐下均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平座出檐廊上可饱览四周风光。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晰,既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又增加了横向线条,使高耸的大塔时时回顾大地。塔顶为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组成,制作精美,直插云霄,宏伟壮观。

五台山佛光寺

大气豪迈盛世遗韵

走在五台山青石铺就的小路上,如同踏着斑驳的历史足迹。1937年6月,这条路上就留下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一串串脚印。曾有日本人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要看唐代建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梁思成偶然看到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书中的《五台山图》上有座“大佛光之寺”,一时间,欣喜万分。于是,夫妇俩跋山涉水来到五台山寻找,唐代建筑佛光寺的发现惊动了世界。

千年佛光寺

佛光寺东西长而南北窄,以东西轴线为通道。穿过四合院有一个圆形拱门,爬上一串极陡的石砌台阶,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大殿便一览无余了。斑驳的大门紧闭,殿前两株古松,苍劲雄壮。大殿魁伟整饬,单檐庑殿式屋顶,外柱上方古朴的斗拱承托着翼出深远的挑角飞檐。粗壮的柱列、直径达一米的柱础,方整结实的台基、舒展平缓的屋顶,整个大殿就像巨大的伞盖,精致坚固。尽管这些斗拱像是承受了千年的委屈一般,交错折叠在宽大的屋檐下,然而正是这种稳健坚固的姿态,支撑着佛光寺千年的骨骼。梁思成评价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在这里是斗拱而不是屋顶塑造了建筑的形象。”站在大殿前,千年前那种难以描摹的大唐气势扑面而来,它像李杜的诗篇,虽已久远,却让你的内心无比宽广。

太原晋祠

唐风晋韵千年一园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在太原的地位就相当于紫禁城在北京的地位,可以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从太原市向西南行25千米,出了高速公路口,眼前不远就是位于悬瓮山之麓晋水源头的大片园林,穿过整修一新的晋祠公园绿化带,千年晋祠就出现在眼前了。

千年一园看晋祠

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而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皇家园林建筑群。进入晋祠,沿中轴线可依次看到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右面是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左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记载的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唐风晋韵的古晋祠,历经3000多年的擘画营造,方有当今之盛。和南方的园林相比,晋祠可能少些秀美,但在北方大地建成一座全貌被树木覆盖又独具建筑风格的园林,在古代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晋祠园林里有西周的柏树、春秋的水渠、唐代的御碑、隋代的槐树、北宋的彩塑、金代的大钟、元代的雕像、明代的石桥、清代的建筑、民国的凉亭。建筑形式囊括了殿堂、楼阁、亭子、水榭、牌坊、戏台甚至窑洞,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小巧宜人。这些建筑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千变万化,虽为不同时期修葺和扩建,但看起来并不杂乱,反而有着因时间累积而具有的丰富感和参差感。看晋祠,就像看一部3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又像看一部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晋祠有三绝,为圣母殿、难老泉和周柏,其中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的圣母殿在晋祠现存建筑中规模最为宏大。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作者: 白英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