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蚕豆

【字体:      】     打印      2023-05-09 17:02      来源: 黄河网  

小孩子,对蚕豆,似乎有一种由生俱来的喜爱。一群来自都市的孩子,在尹家山百草园的菜地,在一垄垄茂盛的蚕豆间,可着劲儿狂欢,他们的快乐,感染了我,勾起了我记忆里关于蚕豆的美好。

这个季节,剥开饱满的蚕豆荚,露出青绿绿的蚕豆,儿时的我们常常用一根针线,把它们穿成串,丢在饭锅里。蚕豆熟了,用筷子挑出,晾凉后套在脖子上,缠在手腕上,像一串“佛珠”。为什么要用针线穿?大概怕蚕豆粒散落在饭锅里。大概为了方便吃也方便玩吧。大概也为了方便计数,兄弟姐妹好几个,一人该几粒,谁也不许多吃,谁也不愿少吃吧。

那蚕豆串,我们舍不得狼吞虎咽吃完。吃一粒,蚕豆串便残缺了,就不成形了。所以,我们吃得极慢、极精细。长大后才知道,这蚕豆串,还有爱国的典故。戚继光奉命抗倭,为鼓舞士气,当众宣布:“杀敌以蚕豆计数,战后以蚕豆数论功行赏。”民间也把煮熟的蚕豆串成一圈,给孩子挂在脖子上,以示光荣。

蚕豆,是乡村最普通、最方便、最体恤人的食材之一。剥了嫩瓣,可炒韭菜、炖鸡蛋、做汤吃。即使晒干了,到了秋冬季节,水泡或刀劈取瓣后,一样可以成为餐桌上的佳肴。

百草园主人老家,是歌曲“九九艳阳天”的故乡里下河,这里水多,河埂上、垛田边,最适合长蚕豆,“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当地人把老蚕豆泡出一根嫩芽,加油、盐等炒熟了,当佐酒的点心、下饭的小菜。至于将蚕豆炒熟了吃,那是乡村看露天电影必不可少的零食,咬得咯嘣响,满口留香。上了年岁的老人也好这口,吃得动的,炫耀似地说:“信不信,我蚕豆都咬得动!牙口好呢,可活一百岁。”若是加作料做成五香蚕豆,那鲜香味,更是引得孩童口舌生津,追着货郎担,心甘情愿掏尽身上一分二分的小钱,争相买来品尝。鲁迅在《社戏》里写:“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罗汉豆,正是蚕豆的另一个叫法。

百草园里的这群都市里的孩子,全被蚕豆诱惑了,他们蹲下身子,很快摘了满满两小捧。要不是家长事先准备好了塑料袋,及时递过去,他们一定要掀起衣服、裙子来兜呢。孩子们配合着、欢呼着、奔跑着,很快摘了足够多的蚕豆荚。蚕豆已被“大厨”煮出了香气。孩子们追逐着蚕豆香,欢呼雀跃,争抢着想第一个品尝。不是我们小时候“佛珠”的吃法,是一锅煮。放了大料,煸了葱蒜。看着就诱人,喉管禁不住蠕动。有了那些香香的新鲜蚕豆,孩子们安静了许多,都忙着品尝呢。

蚕豆,到底带给孩子们多少快乐呢?蚕豆,为什么这么容易俘获童心?《社戏》里平桥村的那群孩子,缺衣少食,生活清苦,而蚕豆是慷慨的,是陪伴他们、愿意亲近他们的不多的美食。现在,都市里的孩子,也透过蚕豆感受到了远离喧嚣的乡村野趣。

蚕豆,我们都爱你!

编辑:仝瑶 范江涛

作者: 张正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