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清且微

《望岳》是年轻的杜甫写下的豪言壮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高远的志向。
少年时学习这首诗,很喜欢这两句,朝思暮想着早日走向广阔天地。
人近中年再读这首《望岳》,读出的却是另一番况味。喜欢的依然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揣摩品味时,想到的也是大世界,但这个大世界不是巍巍楼宇、车水马龙,而是静谧的大自然。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无形有形的压力,常常令人焦躁。疲惫无力时、忧伤苦闷时,常常会选择亲近大自然,看看山,瞧瞧水,听听风,赏赏花。哪怕只在家附近的溪流边坐一会儿,或者到树林里走一走,就会感到轻松。
当一个人沉浸在“造化钟神秀”中,便会“荡胸生层云”。眼界开阔了,心胸宽广了,自然就站在了生命的高处。站在人生的山顶往下俯视,目之所及,是辽阔和深远,所谓大事不过尔尔。
唐代储光羲《寻徐山人遇马舍人》:“泊舟伊川右,正见野人归。日暮春山绿,我心清且微。岩声风雨度,水汽云霞飞。复有金门客,来参萝薜衣。”“我心清且微”的微,是微微的,是恰好,是平静的喜悦,不是人生的狂喜。读此句的时候,便会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的心灵境界不是骄傲自满,而是“我心清且微”。这是一种宁静淡然的心灵状态,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
在作者眼中,大自然无限美好,人类的欢乐和忧伤如同过眼烟云。谁又不是时间的过客?行走在时光河流的岸边,只有心胸豁达,才能跳出一己悲欢,有闲情去领略沿岸的风景。
王维《青溪》:“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我心素以闲”和“我心清且微”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内心明净平和,没有被尘俗之事占满,所以看到的风景才恬静而美好。
年少时,执着地往前走,往前冲,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攀登。中年以后应懂得往回收,往后退,这种收和退不是消极,更不是逃避,而是收回年轻时的莽撞和轻狂,退回到本真。应直视自己的内心,守好自己的本心,让心灵的小院子窗明几净,散发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