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我的茶事春秋

【字体:      】     打印      2024-01-04 10:01      来源: 黄河报  

  那年,初到郏县,主人沏好茶递来,小酌一口,微苦中透出一丝清明和愉悦,小城印象瞬间明朗。

  主人问:“这茶如何 是明前的新茶哩。”

  笑答:“有回甘。”竟和在郑州时喝茶不同,具体有什么不同也说不清楚。

  从此,爱上了茶,并开始留意茶事,新茶即河南信阳的毛尖,它对水质和水温都有要求,80摄氏度左右的山泉水冲泡,嫩芽在玻璃杯里说着绿色的宣言,后慢慢沉淀。再品,苦味又去了一丝,从舌尖隐隐升起一丝茶香。后来才明白,喝茶和心情、环境、水质、人物等都有关系,和茶具更有关系。难怪《茶经·九之略》里:“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足以看出在古代品茗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同时庆幸现在无须二十四器具,不是王侯将相,也能坐下来,熏香品茗。

  与小城莫名的亲近感,是选择在小城驻站的原因之一,也是对固化的城市网状思维的打破和突围。

  工作之余,三五好友采风回来,品茗、读诗、谈文学梦,是三年驻站工作常态,有时脚上还挂着泥土,捧回一束叫不出名字的小野花,让它在茶台的一隅绽放。一米阳光过来,看叶子在玻璃杯里舒展、旋转和起伏,让人想起“只此青绿”舞蹈的女子。

  美好心情,便伴随每一个日暮和晨曦。

  记得一次茶叙,几个人对写作颇胸有成竹。

  那个头顶稀疏头发的,刚刚在村里遇见老理发匠,享受了剃光头的惬意,说豁然开朗,要写那乡村剃头匠。退休的文联主席,捧一捧清凌凌的水,说水是甜的,要写北汝河的报告文学。另一作家,因一脚踢飞了不知是哪个年代的瓷片,说要顺着瓷片掀开一个时期的历史。那个瘦诗人,因诗人蓝蓝说他是苏坟守灵人,一定要写此心安处。那个银发作家,在回忆里打捞他的铁道兵战友,正写一部《青海长云》的长篇报告文学,我写什么呢

  那次,去第一谋士张良故里张店村采风,童年扒开中年的衣服冲出来,只一眼,竟梦里不知身是客,脚步在乡间小巷的曲线里、在李白的一弯明月里踉跄,后来的一篇散文《小巷弯弯》,梦见马良之笔。

  茶香和书香引来窗外一群鸟儿,远远近近地凑过来。

  手指和杯盏仿佛早有某个维度的默契,端起茶杯,手指自然成兰花指,闲时发呆、听雅尼、听高山流水,以流觞曲水之心境,轻取不同茶于掌心,仿佛与一个个新朋友握手相识,左看一会儿,右看一会儿,它们活了,像被唤醒的婴孩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纯净的眼眸眨一下,世界亮了。

  新雪来临时,阳光房子、原木茶桌,中间铺一条蓝色碎花茶巾,插一枝红梅,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心境,亦一切都付笑谈中。

  适量老陈皮和陈年的熟普慢慢煮,看茶汤在玻璃杯里慢慢晕开,成为一抹醉人的酒红,轻轻晃动几下,茶香便在时光里慢慢醒,那岁月中沉淀的内敛和静气,总让人想起一个叫沉香的女子,着一袭黑色香云纱旗袍,高挺的领口一枚手工花扣,举手投足间风轻云淡。或一抹酒红静在钧瓷茶盏里,每一处开片都珍藏着不能与他人希冀的心事,有洞察世事的眼眸、有同化一切的内涵,你不知道有故事的是茶、还是人。

  细看茶的每一片叶子的脉络仿佛都一样,又有分别心,有工笔的细腻,又有写意的随性,我懂它狂风刮、烈日晒的委屈和无奈,懂它铁锅里备受煎熬和疼痛,懂它沸水冲泡时的跌宕和起伏,懂它吸收天地之精华的博大,更懂它沉淀下来的从容,我看它时,它也在看我,仿佛说“你就是我呀,我就是你”。

  陆羽在《茶经》中亦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时代的先民就发现了茶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宋代那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也是懂茶爱茶之人,宋人的茶事是非常讲究的,那时流行“七汤点茶法”,对茶具、水质、流程要求都非常考究,那是把茶研成末,经过几道工序,再成茶汤,虽是点茶,称为吃茶也恰当。《大观茶道》记录:“自为一种白茶,属于茶中极品,珍品,很难得到,也很难点好。”近几年白茶兴起,或许和宋徽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现在很多茶艺师也在慢慢试着恢复点茶法,茶文化是中国人的基因,是入世的繁华,谢幕的淡泊,出世的超然。《茶经·一之源》阐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苏东坡也必是爱茶之人,“煮茗烧粟宜宵征”;睡前,“沐罢巾冠快野外凉,睡余齿颊带茶香”。春天,他“且将新火试新茶”;夏天,他“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人们将他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副对联,也是茶人最好的诠释。

  被调回郑州,再看都市的脚步,已不再锁愁眉。

  回首因口罩居家的日子,在楼顶的空旷和孤独里,放一曲音乐,无数蝴蝶便在心中翩翩起舞,刷新倒立的次数和时间,像曾经打破的完整镜子,是看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小练结束,在房间捧一杯茶香,看一抹绿意在心中升腾,书香和茶香一起飘向更远的地方,告诉窗外的人,小轩窗里住着爱茶之人。

  家猫也喜茶香,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茶,一会儿眯起眼睛,它是千万个软,它是千万个暖,把这个冬季的残缺碎片装进春天的口袋。

  隔夜的茶给绿萝喝,绿萝便绿意盎然,浓绿叶子间隙,抽着嫩绿嫩绿的希望。不知道头发被称为青丝是不是和茶叶水洗发有关。记得有一次去古村落采风,有位老奶奶问:“闺女,你头发是假的吧。”反驳的话到嘴边又哽住,笑答:“是假的,您眼力真好。”身后传来老人开怀的笑声。

  有感于“文新茶餐厅”吃过的一道用毛尖茶制作的菜,随取毛尖茶和鸡蛋调成饺子馅,打开电视选一个喜欢的电影,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间隙压腿和拉伸,碎片化的小锻炼,始终给人一种喜悦。看着包好的饺子围成一个又一个圆,成就感满满的。

  茶叶鸡蛋饺子入口短苦,之后是茶的清香和鸡蛋的厚香、是用心交织的生活,颇有人间美味的值得。

  千秋大业一壶茶,茶正悄悄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茶人,更多了嘴角上扬的清欢。

作者: 魏惠玲    责编: 胡霞 慕雨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