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节
半年节

有一种说法,农历六月十五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节气,叫“半年节”。这天,人们拜完神明后会聚餐。
“半年节”,各个地方的时间有所不同。南方大都在农历六月十五,月圆之夜,十分吉祥。如今,在福建漳州,人们依旧保持着吃“半年圆”的习俗,此圆子只有“冬至圆”的一半大,不带汤,多染成朱红色。
鄂东黄冈地区部分县市,人们在六月初一过“半年节”,俗称“小年下”。旧时,此地的商家在该日大摆酒宴,犒赏职工,并放假一日。至今,当地仍有“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的俗语。人们在六月初一,备些水饺、馒头、瓜果之类的供品,上供祭祖,祈求雨足年丰。那里的老话说:“六月初一过小年,家家新麦送雁馍。”此时,新小麦收获,民间有“收新麦、摊面菜、敬天神、接新人”等活动。
湖南双牌县阳明山西麓,那儿的麻江、茶林人,在农历六月初六过“半年节”。民间传说,汉高祖刘邦,当年被项羽追杀,率残兵败至阳明山。当时,刘邦想起项羽扬言要他“过不得年”,于是下令在六月初六过年。百姓遵旨,在六月初六这天杀猪宰羊,张贴对联,祭祀神灵祖宗,放鞭炮欢欢喜喜过年。
山东临沂农村,每逢六月初六,各家女儿回门。俗语说:“到了伏天六月六,搬回闺女过个够。”“割完麦子打完场,媳妇回去见亲娘。”“媳妇六月会亲娘,全家和顺日子长。”“半年节”也称“天贶节”,人们有“六月六,请姑姑”的习俗,请回出嫁的姑娘,回娘家过半年。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翻经节”。传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海中,赶紧捞起来晒干,才得以保全。
在书香门第,六月六有晒书晒画的习俗,也称“晒书节”。
传说浙江诸暨纸槽坞的王三相公,有降雨的神力。为此,人们请来他的牌位,在庙里供了七天七夜,果降甘霖,缓解了干旱。第二天,是农历六月十四,佳山坞的村民敲锣打鼓,准备将牌位送回诸暨。可是,轿杠被压断了三副,无法起身。村民焚香祝告,感谢王三相公神力,愿年年今日献牲供奉。祝告毕,人们顺利地将牌位送回诸暨。从那年起,佳山坞村就有了过“半年节”的习俗,时间在农历六月十四。当日,人们杀猪、宰鸡鸭、裹粽子、放鞭炮、请宾客,风俗延续了八百多年。
广西龙胜红瑶人,也有过“半年节”的习俗。人们除备美酒佳肴宴请宾朋外,还举行“打旗公”活动,祭祀祖先,祈佑平安,庆祝丰收。
“半年节”,是一个被现代人忽视的节日,它叫“半年”,意思是一年过去一半了。如按公历推算,六月三十日为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七月一日为下半年的第一天。如按农历推算,没有闰月的年份和公历一样,有闰月的年份要看是上半年闰月还是下半年闰月,六月或七月的中间,才是下半年的第一天。也有人提出按二十四节气推算,大暑的最后一天是上半年的最后一天,立秋第一天是下半年的第一天。一些人认为,半年就是农历的六月,而一月之计在于初,六月初一就成了半年节。还有人说,农历七月初一,两边各是6个月,而农历六月初一,只是上半年的5个月,我国古代的年曾从腊月开始,因此农历六月初一,是一年的中间时间节点。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