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且酌霞觞 自礼空王——耿自礼先生书法蠡测

且酌霞觞 自礼空王——耿自礼先生书法蠡测

【字体:      】     打印      2022-05-19 09:23      来源:  

  耿自礼先生,1963年生,滑县人,为我豫“20世纪60年代书家”翘楚。

  窃以“自礼”两字若有深意,却不知出处。检索,见《儒林外史》结尾词:“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一首《沁园春》,用笔老道,感慨弥深。《圆觉经》有云:“佛为万法之王,又曰空王。”“自礼空王”,便有矢志不渝,孤迥特立之况味。自礼先生于书法,亦是如此。

  自礼先生面貌清癯,白发盈颠,而体魄雄健,腕力惊人;且复能饮,长鲸吸海,神态依然;或缄默不语,若讷于言;遇三五知己,又指意放荡,颇复诙谐;指授书法,言笑之际,忽而敛容;挥毫示范,必沉密神采,若对至尊。豪放与矜持,沉潜与张扬,变化若龙,茫茫不可度量,然笃实、清刚、倔强、自在之性情底色,亦在其书法中一一印证。

  自礼先生以隶书鸣,亦精擅篆、隶、楷、行诸体。篆书,大小篆均有涉猎,其用笔如钤印泥,如蚕食叶,不浮不躁;结字循古依法,不刻板,不做肤浅的夸张变形。自礼于书尚朴惟素,忌饰讳俗,所书小篆,即为汉篆,也略无拘滞之感。楷书,偶有面世,师法钟王,内敛而随性,濡墨之间,黄道周之精神可见。行书,从“二王”、颜、米取法,无刻意修饰首尾,提、按、迟、涩之“碑化”,不流于跳掷、浮薄,自然书写,不染时风。

  当然,自礼先生尤擅隶书。

  他自幼喜书画,早年从事水利物探工作,常风餐露宿,而习书不辍。一次,偶在一工地觅得《曹全碑》,若有夙缘,喜不自禁。然三天借期,仓促无奈,只得以糊窗之纸,一笔一画,把全帖勾描了出来。他第一次被经典震慑,自此,天降斯人,从懵懵懂懂的自发式学习,走上了正轨。《曹全碑》是耿自礼隶书的第一阶段。尽管他现在的风格,并不以《曹全碑》为面目,但从审美意义上说,他的隶书仍以清秀为基调,正所谓不忘初心。继而,他潜心研读汉碑、简牍,于《礼器碑》《孔彪碑》《张迁碑》用功尤深。《曹全碑》《礼器碑》《孔彪碑》皆秀,而各有千秋。《曹全碑》中宫疏朗,意象宽裕;《孔彪碑》中宫紧敛,收放得宜;《礼器碑》结体方正,点画浑劲。错综参酌,他以《礼器碑》为造型基调,营造了方整、清刚的风格。似《礼器》而非《礼器》,有渊源而有新意,是他苦心孤诣的研学成果,也正契合了“传统出新”的当代创作理念。自礼先生屡屡斩获大展大奖,大抵以此种风格,征服了评委,征服了同道,脱然而出,成为当代中年书家隶书代表人物之一。这是耿自礼隶书的第二阶段。躺在这一阶段性成果上,他不失为名家,很多“滑坡”名家,就是这样不进则退的。自礼先生当然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关注其创作者都会发现,耿自礼隶书一直在变,但不是川剧变脸式的突变,而是自然生长式的渐变。在用笔上,其点画愈来愈厚,向入木三分发展。于《曹全碑》的爽朗,《孔彪碑》的跌宕,《礼器碑》的凝练,《张迁碑》的狠辣,似各有所取,又似各有背离,实际上,他在过了造型关之后,更关注点画中截的沉实,以及书写的深刻,得力得势之后的书写,不复以姿媚为念,而内涵更充实深永。在结字上,他似乎有意回味《孔彪碑》的烂漫,不再小心翼翼地营构方整的空间,而不动声色地表现出一些突破。实际上,他在方整、收放、奇肆这三个方向上,在不停地加减乘除。如果细心体察,还会发现耿自礼隶书结字中,鼓荡、张力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了。很难揣度他是否有意参考了《西狭颂》式的阔大、《华山碑》式的拗峭。但在阅读其篆书作品时,发现他更乐意书写结体自由的大篆,即便他篆隶书的行书落款,也在有限的空间内,极尽变化,也就是说,壮美的因素、浪漫的因素,像荷尔蒙一样,在自礼先生强健的身体内,越来越汹涌。“专业”一点说,他试图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自己的技法语言,所谓打通诸体,一以贯之,也是历代经典书家所以为经典的所在。这是耿自礼隶书的第三个阶段。当然,这一阶段还处于“正在进行时”。

  这本集子中的联语,我尚未得全读。自礼先生说,他不管联语是古是今,有名无名,只要自己有感觉,就写,写了搁起来,隔一段时间看看还有感觉,就存起来。所以,从中也可流露其读书生活。其中联语,大抵没有熟俗者,自有一种笃实、清刚、倔强、自在之气。所谓“联联不舍”,亦恋恋不舍。恋恋者,情也;不舍者,意也。此情此意,于书法,于人生,写出精彩,活出精彩,在有深情也。

  一艺有成,谈何容易。“药炉经卷,自礼空王”之苦心苦行,在《联联不舍——耿自礼书联拾萃》中可见。

编辑:胡霞 范江涛 

作者: 孟会祥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