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黄河故道的千年往事

黄河故道的千年往事

【字体:      】     打印      2022-03-08 15:01      来源:  

  在豫东民权县黄河故道,一湾湾湖水千顷澄碧,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碧水绿林间,隐藏着一段大宋开国皇帝的千年往事。

  1000多年前,五代后周和北宋时期,这里隶属开封府考城县(县城遗迹在今民权县林七集西南1500米处)。北边是济水和五丈河,南边是汴河。汴河上,商船如梭,百里长堤,绿柳含烟。汴河两侧,是绵延数百里的稀疏树林。汴河北边,是通往宋州(今商丘)的官道。这条官道,是殿前都点检、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往来巡逻的必经之路。在林中,他熏烤野味,挥舞盘龙棍,畅饮葡萄美酒,义结四方豪杰。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开国皇帝。因其发迹于“宋州”,遂改国号为“宋”,并改年号为建隆。

资料图片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一方面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平定荆南、武平等南方割据政权;另一方面整治朝纲,大力发展经济。因长期战乱,加之黄河、汴河等经常泛滥,致使黎民百姓居无定所。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月,朝廷下诏疏浚河道,并诏令沿黄河、汴河两岸的州县,广植“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以加固堤坝,保护生态环境。宋太祖率文武百官驾临汴河岸边植树,令天下黎民百姓效仿。一时间,各州府纷纷响应,植树造林蔚然成风。

  太祖诏令,代代沿袭。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朝廷任命谢德权管护汴河。他带领人们在开封府以东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加固堤岸。久而久之,汴河以北、济水以南,出现一片绿色。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驾临应天府,主持隆重仪式,建应天府为南京,作为汴京的陪都。受命仪式结束后,宋真宗又率文武百官驾临汴河岸边。为了感怀太祖皇帝的霸业伟绩,他命人在河畔建立饮马亭,并在宋太祖亲手栽植的树下立起“太祖之林”纪念碑。自此,这里名声大振,州府官吏、文人雅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很多美妙的传说。

鲲鹏湖

  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京师开封,葡萄树栽培开始在中原大地大面积推广。葡萄树枝苍劲、果实甘甜,深受民众喜爱。葡萄酒色泽红如宝石,酒香四溢,使人观之垂涎欲滴,品之沁人心脾。随着汴京经济的繁荣,朝野饮酒盛行,为满足市场需求,汴河两岸很快成为葡萄种植区和酿酒制作地。一时间,朝中文人雅士饮酒赋诗,佳句频传。梅尧臣诗曰:“遂压葡萄贵,秋来遍上都。”“南庭葡萄架,万乳累将磓。”“邻家葡萄未结子,引蔓垂过高墙巅。”王安石诗曰:“岁晚北窗聊寄傲,葡萄零落半床阴。”北宋文学家宋庠(今民权县双塔人)曾到此凭吊太祖龙兴之地,畅饮葡萄美酒,留下了“一石葡萄先载酒,万株金谷正交花”的绝妙诗句。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原李固渡),挖开黄河大堤以阻金兵,使汴河成为黄河河道。自此,美景不再。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从今兰考东坝头(原铜瓦厢)决堤,改道大清河,注入渤海,此处成为黄河故道。几百年间,随黄河而来的泥沙年年淤积,河床年年抬高,宽阔的河滩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连绵沙丘,狂沙肆虐百年。

申甘林带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千年前,人们在汴河两岸营造了百里绿色风景;千年后,在同一个地方,民权县委、县政府带领民众,发扬“塞罕坝”精神,与沙丘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抗争,成功营造了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豫东青年女作家欧阳华写赋赞道:“黄河故道筑起‘绿色长城’,申甘林带吐露郁郁葱葱。碧龙卧波,花盛鸟语,防风固沙俨然‘定海神针’,豫东平原一派海晏河清,好一个‘林海涛涛百万兵’”。

  今天,进入移步换景的“洞天福地”,欣赏瑰丽多彩的故道美景,民权人自然会回望历史。千年前的杨柳、榆树、葡萄树已沓无综影;千年后,在广袤的林海中,刺槐、杨树、苦楝等数十种林木列队展示新的阵容……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作者: 文/瞿志君 卢彦林 图/秋水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