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黄委参编的国家标准《水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与代码》发布

【字体:      】     打印      2025-11-11 10:57      来源: 黄河网  

本站讯 近日,黄委参与编制的《水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一国家标准将有效提升我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水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与代码》确立了水文化遗产资源的分类原则与分类方法、编码方式与代码结构、分类代码表等内容。在分类体系上,将水文化遗产资源划分为不可移动水文化遗产资源、可移动水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资源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中类和小类,形成了层次分明、科学系统的分类体系。在编码方式上,采用5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体系,确保了代码的唯一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为水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登记、管理和水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价值评估、展示利用等提供了技术依据。

此项国家标准系统梳理黄河流域水文化遗产资源,科学分析黄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类型,充分考虑黄河文化的连续性、丰富性,将郑国渠、蒲津渡、壶口瀑布、花园口扒口处、兰州中山桥等物质遗产和大禹传说、“束水攻沙”治河方略、黄河号子、埽工技艺等非物质遗产列入其中,并进行针对性分类,全面展现了黄河文化特色,有助于全面厘清黄河流域水文化遗产资源,建立完整的保护名录,实现有效的保护利用。

据悉,《水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与代码》是与我国首部水文化国家标准《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指南》相配套的姊妹标准,由全国资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黄委等单位共同编制。黄委依据黄河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中有关水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充分结合首批黄河水利遗产调查和认定实践经验,以黄河设计院为主要工作团队,深度参与了该国家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

作者: 赵楠    责编: 徐倩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