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惠风润古韵 金波载厚文
——惠金黄河文化十景探踪

惠风润古韵 金波载厚文——惠金黄河文化十景探踪

【字体:      】     打印      2024-05-11 15:49      来源: 黄河网  

惠金黄河,自明朝万历年间改道而来,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千里,奔腾不息。黄河水纳百川之壮阔,出峡谷之险峻,奔腾入海,成就了惠金黄河独特的文化魅力。

惠金黄河,位于黄河下游右岸,上接荥阳、下连中牟,是黄河右岸千里堤防“零公里”起点,素有“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之称。它是“苦难地”,历史的阴霾在此留下深刻痕迹,冯庄漫决、郑州大工、1938年花园口扒口事件等沉痛记忆,都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它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考察黄河的前沿,是众多国内游客、海外游子亲近母亲河的首选之地,是河南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更是世界认识黄河、了解黄河的重要窗口。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5周年。5年来,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惠金河务局深挖黄河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全面建成“1+2+N”文化建设框架建设。系统打造的23处景观,每一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故事与传说。尤其是景观代表:惠金十景,犹如历史长卷中的璀璨明珠,展现了辖区内厚重的人文历史、故事传说,以及艺术瑰宝。

惠金十景之一:邙山会盟

郑州邙山东端的会盟山之巅,巍峨耸立着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它们背倚邙山,面朝黄河,静静见证着这条大河的恢宏与激荡。据学者考证,此地正是炎黄二帝结盟之处,是远古和谐文化的发祥地。

炎黄二帝邙山会盟,是古代部落间最早的一次结盟。传说中,炎黄二帝各率部众在黄河南岸的邙山东端相会,举行盛大的结盟仪式。他们在山上树立木表,对天盟誓,将盟约刻于石片,深埋地下,以沉璧祭河。自此,双方言归于好,携手结盟,成为华夏族团的核心。

这次会盟使当时各族群先进的生产力得以整合、共享和普及,在中原大地上展现中国古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和谐景象。炎黄二帝的塑像,便是这段历史的永恒见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与和谐的象征。

惠金十景之二:惠金长堤

惠金长堤,是黄河下游之“地上悬河”起始,自此黄河被千里堤防所束缚,波澜不惊,直至归海。古史载,黄河曾自孟津,穿越洛汭,直达大伾,东北奔流入海,未曾经过荥地。据雍正三年张鹏翮所著《河防志》所述,现今的郑州段黄河堤防始建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遥堤、缕堤、夹堤、格堤、月堤,五堤并立,共同守护黄河安澜。然而,随着岁月流转,抢险技术日益精进,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成,五堤之名,渐隐于历史长河之中。

如今,长堤巍然屹立,盛世之中,大河安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中,“最美省道312”临堤而行,生态廊道五彩斑斓,三十余公里的惠金堤防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惠金十景之三:南裹头险工

南裹头险工,对应大堤千米桩号为6+200。此处原为花园口水利枢纽工程遗址,历经沧桑,仍存残身裹护之姿。现今的南裹头险工与十八门闸并肩而立,共同诉说着昔日工程的辉煌。

花园口水利枢纽工程于1959年12月开工,河南省十三万民众挥汗如雨,仅半年之余,工程便告竣工。然而,岁月流转,工程缺陷渐显,加之三门峡水库的运用策略变更,终在1963年爆破废除。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国家重大战略,如今重新打造的南裹头险工景点重焕生机,沿十八门闸北行,大道平坦,草木葱茏,防洪设施与绿意相映成趣。至南裹头观景点,登台远眺,黄河之水浩渺无垠,文化之韵深厚悠长。

惠金十景之四:双亭记事

1938年,中华民国政府为阻止日军西犯,“以水代兵”,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酿成了震惊中外的花园口事件。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开展花园口堵复工程,使黄河归故,企图再次“以水代兵”,水淹共产党解放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锨,由此拉开了人民治黄事业的序幕。位于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的东、西碑亭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西碑亭为中华民国政府于1947年堵口合龙时所建,铭刻着那段艰难岁月的印记。东碑亭,则是199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正本清源、真实记录历史而立。

记事广场是人民治黄成就的璀璨窗口,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神圣殿堂,更是人们亲近母亲河、欣赏自然风光的景观胜地。

惠金十景之五:惠金记忆

惠金治黄史,对于惠金黄河人来说,既是时间长河里拼搏奉献、开拓进取的事业存盘,也是新的征程中踵事增华、继往开来的时代起点。

位于花园口景区东门的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如同一个时光隧道,引领我们走进惠金迷力、惠金治黄、惠金一览、惠金拾萃、惠金华章五个绚丽篇章。馆内,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份份沉甸甸的史料,犹如历史碎片,拼出了一幕幕精彩动人的治黄故事。那些波澜壮阔的治河场景和筚路蓝缕的奋斗岁月,仿佛就在眼前重现。在与昔日的对话中,感受一代代惠金黄河人使命担当、无私奉献的斐然业绩和不屈灵魂。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征程中,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发展,不懈奋斗。

惠金十景之六:三大堵口

据史籍所载,在惠金黄河两岸,曾发生三场惊心动魄的决口事件,在惠金黄河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见证了黄河的多灾多难,也记录了一代代前赴后继的治黄人。

冯庄漫决,乃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夏月之劫,黄河巨浪自胡家屯涌至荥泽汛十堡(今冯庄村之东),其势汹涌,撼动天地。同治皇帝闻讯,特颁谕旨,命河南巡抚李鹤年与河督苏廷魁共谋堵复之策。后世留有两碑,一乃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正月为颂苏廷魁之功德所立的《荥泽大工纪功碑》(现仅存拓本),另一则为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十月为纪李鹤年之伟业所竖的《冯庄漫决德政碑》,皆为当年堵复的历史见证。

石桥决口,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秋,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猛烈决口,滔滔河水南泛,危及四方。时任河东河道总督的吴大澂,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终使堵复之功告成,史称“郑州大工”,其英勇与智慧,永载史册。

而受灾最广泛的,莫过于1938年6月花园口决口。当时,中华民国政府为阻日军西进,扒开黄河花园口,酿成了震惊中外的“花园口事件”。此一举动,虽为军事所需,但其后果之惨重,令人痛心疾首。

惠金十景之七:马渡传说

马渡险工,曾经是黄河的古渡口。传说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曾作为人质,在出逃的路上被金兵追杀,骑泥马渡黄河。“泥马渡康王”的传说由此而来,马渡因此得名。历史上,它曾是沟通黄河南北两岸重要的货运码头,东挽汴梁、西牵洛阳,车船云集、商贾如潮。

马渡险工也是黄河郑州段修建最早的一处险工,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已经走过三百余年的时光;这里,凝聚着历代建设者的不朽业绩,见证了人民治黄的铿锵脚步。这里,秀美风光与人文胜迹相得益彰,成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鲜活样本。

惠金十景之八:马渡观澜

位于马渡下延102控导处的黄河马渡文化广场,是郑州黄河最美观河点之一,设有毛石文化墙、砌石工艺展示区、黄河号子表演区。黄河号子蕴藏着世代黄河人的治黄智慧与无尽付出,砌石工艺则在每一块石头都凝聚着一代代黄河人的汗水与心血。这里是河南各级防指开展黄河防汛抢险演练的首选之地,这里是河南黄河传统技艺展示区,这里更是人们亲近母亲河、感受黄河文化的绝佳去处。

惠金十景之九:三坝古柳

渡头柳是黄河渡口的标志。柳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死而根发,生生不息。有渡头柳立于岸上引航,船行河中,艄公能知方向。

据史料考证,惠金河段有三大渡口:荥泽渡口、花园口渡口和马渡古渡口。荥泽渡口在黄河铁路大桥建成后停用,花园口渡口于1986年在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后停用,马渡古渡口也在2002年随着郑州境内黄河大桥的增多,停止渡运。如今,惠金所辖境内的黄河古渡口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唯余三坝险工27号坝处的渡头柳于此。此柳已有百年历史,虽经万般劫难,今日愈加葱茏。它见证了黄河南北两岸人民的交流互通、悲欢离合。

惠金十景之十:长虹卧波

在惠金黄河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着六座雄伟的跨河大桥。它们分别是被称为“中国铁路桥梁之母”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已废止),1986年邓小平总书记题名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气势磅礴的刘江黄河大桥,承载着现代交通梦想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郑新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以及代表高铁时代的郑济高速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这六座大桥,不仅是连接黄河两岸的重要纽带,更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耀眼明星。它们宛如六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这条古老的母亲河之上,熠熠生辉。它们不仅连接了两岸,更连接了过去与未来,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古老走向现代的辉煌历程。


作者: 孙金丽 图:申复楷 邹欣欣    责编: 范江涛 仝欣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