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关于对东平湖新湖区面积归属问题的看法

关于对东平湖新湖区面积归属问题的看法

【字体:      】     打印      2012-11-05 11:01      来源: 黄河网  

在第一次全国河湖普查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现象,即黄委把东平湖的新老湖区面积划归黄河流域,而淮委却把东平湖的新湖区面积划归淮河流域,形成新湖区分属两个流域的重叠现象。

经查资料,淮河历年的水文年鉴、有关技术报告插图,以及淮河流域的各种图集资料等,都是把东平湖新湖区划入淮河流域范围。同样,黄河的历年水文年鉴,黄河流域特征值资料,黄河志书,有关技术报告插图,以及黄河流域各种图集资料等,均把东平湖新老湖区面积作为一个整体划归黄河流域。由此可见,在以往的资料中,东平湖新湖区的面积归属,长期存在重叠的状况而不为人们注意。

本次水利普查黄委河湖普查专项组(简称黄委河湖组)发现这一现象后,进行了考证、调研、咨询和现场查勘,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从东平湖水系的历史演变,东平湖滞洪区工程体系建设、湖区防洪的运用原则,东平湖新湖区的自然流路和水资源现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以及东平湖的管理等等,认为东平湖水库的新老湖区作为黄河下游的重要防洪体系,理应完整地划归黄河流域。其理由分述如下:

1.东平湖水系的历史演变

据考古和史料记载,东平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大野泽、梁山泊、北五湖、东平湖四个时期。最早《禹贡》记有:“大野即潴,东原底平”、“东原乃汶济之下流,禹陂大野,使水得所停”。唐《郡县志》记载:“大野泽在巨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其水源靠古汶河和济水补给。五代后期,又形成以梁山为标志的梁山泊。《辞海》中梁山泊条释:“本系大野泽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可见,现代东平湖只是大野泽北面的一小部分。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淮700年间,河道频繁变迁,由于黄泛补水增多,同时也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古野泽不断向北推移。明朝年间采取堵岗、塞口、修堤、断黄水北流,大野泽由盛变衰,湖面缩小变成耕地,遂分割成南旺湖、安山湖、蜀山湖、马踏湖、马场湖、称之“北五湖”,现东平湖就在安山湖的部位。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在东阿鱼山夺大清河入海,在黄河与汶河冲积平原相交的洼地形成现代东平湖。

从地貌看,东平湖东南部的汶河水系古河道,形成东向西倾斜的扇形地势,东平湖西南部的济水及黄泛河道呈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地形,东平湖自古就是汇集济、汶,接纳黄水,是众多河流的汇聚之地。在东平湖工程修建前,柳长河(济水故道,因沿河堤植柳树得名),宋金河(有济水旧迹,又名宋江河)、古运河、龙洪河、小清河、大清河、安流渠等大小十余条河渠,在自然条件下从西南、东南方向流向东平湖。东平湖是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湖区水流并不流向淮河流域。见图(一)。



2.东平湖水库工程建设

现代东平湖与黄河连通,成为调蓄黄、汶洪水的自然滞洪区。“58.7”洪水后,自然滞洪区改建为能控制的平原水库,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水库进一步改扩建,并用二级湖堤将水库分为新、老湖区,实行二级运用。水库由原来的综合利用改为“以防洪为主”“有洪蓄洪,无洪生产”的运用方针。经过多年的修改扩建,现东平湖主要工程有:(1)堤坝工程:坝包括环湖坝77.8千米,黄湖两用坝13.7千米,山口隔坝8.5千米,二级湖堤26.7千米。(2)进出湖闸:水库共有进出湖闸8座,石洼闸(进新湖区)、林辛、十里堡、徐庄进湖闸,耿山口进出湖闸,陈山口、清河门出湖闸,司垓泄水闸。(3)灌排和避洪工程:沿围坝湖堤修建灌排涵闸、扬水站22处。其中较大的灌排工程有:国那里引黄闸,能引灌新湖区面积26万亩,流长河和码头泄水闸,能排新湖区洪涝水和灌溉尾水和坝基渗水,八里湾引水闸,承担新湖区灌溉及提排积水任务。修建了湖西、湖东、湖南三条排渗水河沟。见图(二)。


由于水库兴建,打乱了原来的自然流路体系,尤其是新湖区原来的向湖心汇水河流须重新改线。在湖区内修筑避洪村台157个(其中新湖区135个),村台面积315万平方米。修建避洪撤退道路38条共335千米。

从水库的工程布局可以看出,东平湖水库是一个可确保湖区移民安全和农业生产,又能调控黄、汶洪水的一个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

3.东平湖水库运行原则和方案

东平湖水库的任务是调蓄黄、汶洪水,确保艾山洪峰流量不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水库总面积627平方千米、总库容40亿立方米,其中老湖区面积209平方千米,库容12.0亿立方米,新湖区面积418平方千米,库容28.0亿立方米,设计蓄水位46.0米,运用水位44.0米,争取44.5米。现水库分洪能力约8800立方米每秒,退水能力约3500立方米每秒。

当花园口发生1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时,根据黄、汶洪水具体情况确定东平湖水库是否运用。当确定需要水库分洪时,还要根据黄、汶洪水可能遭遇的情况,确定水库的具体运用方案。若黄、汶遭遇洪水,分洪总水量不超过10亿立方米,则充分利用老湖区分洪,尽量不用新湖区;若黄、汶遭遇较大洪水时,老湖不能满足分洪要求,需要新湖分洪时,可采用两湖分用,保持二级湖堤完整,原则上先用新湖区分滞黄河洪水,老湖多蓄汶河水,以减少老湖区淤积及减轻围坝防守压力;若黄、汶遭遇严重洪水,必须全湖同时并用时,可在二级湖堤二道坡附近临时破口,进行两湖联合运用;若黄、汶遭遇特大洪水,湖区出现超标准蓄水位时(湖水位超过44.5米),则动用司垓闸向坝外泄水。

以上说明,东平湖滞洪区的防洪运用,是把滞洪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调度,这个整体既包含水库工程的整体性,也包含了洪水调度的整体性。

4.东平湖水库防洪调度职权

根据国家防总规定,东平湖水库分洪运用由黄河防总商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山东省防指下达调度方案(包括分洪指标,运用方式,闸启闭命令),由东平湖防汛指挥部(办事机构设在东平湖管理局)具体组织实施。

当东平湖蓄水达超标准水位时,可动用司垓闸向南四湖泄水(设计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因司垓闸泄水涉及黄、淮两个流域,动用司垓闸泄流必须由黄河防总提出意见,报请国家防总批准后,由山东省防指负责组织实施。

以上说明,东平湖滞洪区的防洪运用是在黄河流域范围内进行,故黄河防总有权进行全面调度运用。唯黄河、汶河发生特大洪水,水库出现超标准蓄水情况,需要跨流域调度时,由国家防总批准后山东防指才能下达开闸令。

5.东平湖水库的管理

东平湖水库设有东平湖管理局,隶属山东黄河河务局(黄委会二级机构),该局承担泰安、济宁两市区域内的黄河、大清河、东平湖滞洪区的工程建设和管理任务,履行该区域内水行政管理职能以及防汛抢险参谋职责,也是山东省东平湖水库防汛指挥部的办事机构。东平湖管理局下设梁山、东平、汶上、平阴东平湖管理局(段)以及东平黄河河务局。

东平湖管理局采取防洪工程与避洪迁安工程统一的管理方式。根据职责,管理局平时负责所辖区内堤防、涵闸工程的整修加固防守以及湖区安全建设,分洪时根据省防指下达的命令,负责各闸门的启闭操作,协助政府做好湖区内的迁安救护组织工作;管理局要按照滞洪区各项工程(坝堤、进出湖闸)、避洪迁安等的作用和要求,制定统一的管理养护办法及操作运用规程,分洪时必须预先制定迁安撤退方案,协助地方政府搞好迁安撤离组织指挥和安置工作;管理局要按照防汛正规化、规范化要求做好防汛调度的统一技术工作。可以设想,当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新、老湖区的防洪工程体系,把它们分割在两个流域内由两个流域的防总进行管理和指挥调度,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6.东平湖新湖区的水系和水资源状况

为了解决近30万返迁移民的温饱和安全问题,在修扩建东平湖工程的同时,也打乱了原来的自然水系。原来的向湖心洼地汇流的河流,如流长河(原柳长河)、宋金河、小清河、古运河等河流有计划地进行改线,对库外水系进行统一调整归顺。同时修建了湖西、湖东、湖南三条排渗(水)沟,湖区修建了避洪台和撤退道路。据《梁山县志》记载:1958年建东平湖围堤时,将柳长河在张桥被切断,一分为二,1963年在湖区内下游段建闸,并将河道断面重新开挖改变流向,并将柳长河改称流长河,主要用于排除湖区洼地积水,通过流长河闸外排入梁济运河,以尽快使湖区恢复耕种。

东平湖新湖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深只有50毫米,根据水资源利用分析,在平枯水年份不能满足当地用水,需要通过国那里和八里湾闸引黄、汶水补给。故新湖区水资源的来源包括四部分,(1)天然降水产生的径流;(2)引黄引汶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3)老湖区渗漏水;(4)黄、汶分洪水。新湖区向外排水包括当地洪涝水,引黄灌溉尾水(排尾水可以洗盐碱)和部分滞洪水。湖区内的降雨径流绝大部分被当地引用,只有发生暴雨洪涝时才会将洪涝通过流长闸、码头闸排出湖外,一部分通过八里湾提灌站向老湖排出。初步分析,新湖区向南排入梁济运河的水量中,当地水只占三分之一,大部分是黄河水、汶河水。鉴于新湖区水系是经过人为改造和水资源组成的复杂情况,新湖区的水资源评价应该作为一个特殊地区来对待。

7.南水北调工程在新湖区的建设

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柳长河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批复中指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主干线进入山东界后,北上经南四湖进入梁济运河,由长沟、邓楼两级泵站提水进入东平湖新湖区柳长河(又名流长河),再由八里湾泵站提水进入东平湖(老湖区),经东平湖后,分两路向黄河以北和胶东地区供水”。新湖区输水河段从邓楼至张桥村已于2011年在原柳长河基础上进行开挖扩建,除了扩大过流断面外并改河道坡度为0比降。由于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过东平湖,新湖区将再一次改变水系和流路,水库将采取防洪蓄水与输水调节相结合的运用方式。因此今后新湖区的水资源必将重新给予特殊的评价。

综上所述,东平湖滞洪区,不论从微地貌、自然水系和水资源组成,还是从防洪工程体系,防洪调度职权,以及湖区水利综合规划和治理等等,都是同属于一个流域,那就是黄河流域。翻开上世纪50年代的黄河流域形势图(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草案附图),清楚地标出东平湖滞洪区是全部包含在黄河流域内。见图(三)。



图3 1955年邓子恢《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的综合规划报告》附图(部分)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黄委会始终把东平湖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水利综合规划、进行开发治理和防洪调度工作,在黄委会所有的黄河流域地图中,都是把东平湖新老湖区绘在黄河流域内。因此,我们认为,这次全国河湖普查,应该把东平湖作为一个整体仍然划归黄河流域。

作者: 蒋秀华 刘东旭 乔永杰 吕光圻    责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