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水利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建议
“营改增”对水利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建议

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此次全面推开营改增强调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不仅仅体现了更加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减税政策的落实,更为重要的是,也对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营改增”对水利建筑施工企业影响的分析入手,对其财务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涉水的公共产品,如防洪减灾、抗旱、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的配置与保护、生态建设等。水利建筑业以前因营业税很多环节全额征税导致了严重的重复征税问题,且在建筑企业上下游的增值税单位之间脱节,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所以说“营改增”对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改增”可以优化企业经营模式。目前建筑业普遍存在资质共享和层层分包现象,公司中标后,分包给专业资质的子公司施工,子公司再层层分包给其他分包商和建筑劳务企业,环节相当复杂。“营改增”对企业固有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模式提出了挑战。税务机关一旦确认了企业有非法转分包行为,就会禁止第一承包人抵扣进项税额,此时第一承包人的税负将大大增加,利润大大减少,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非法的转分包行为。
“营改增”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改增”将导致水利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管理成本增加,最直接的影响为购置税控装置以满足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征管要求;此外,根据税法要求,增值税专用发票需配备专人管理,且增值税计征复杂,管理难度大,这都提升了税务管理成本。不过相比营业税有更多可以进行税务筹划的空间,需增设一定数量的税务管理岗位并增加增值税相关培训。
所以“营改增”将导致会计核算更加规范。而“营改增”之后,在购进材料、发出材料、与甲方验工计价、给分包方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都可能涉及增值税相关的业务核算,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几点建议
调整经营模式和组织框架。为应对 “营改增”,可根据水利行业项目和工程特点,制定“营改增”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及合适的业务流程方案,相应地优化调整组织框架,以确保相应业务模式能够顺畅运行,有效应对“营改增”后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企业管理要改变只抓施工生产管理的状况,大力增强企业的设计、研发、服务等专业能力,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时加速资产折旧,鼓励设备更新。建筑业营业税是按照劳务发生地征收,“营改增”后需要从增值税缴纳地点考虑,相应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增值税征管严格,管理链条越长潜在风险越大,应考虑对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
制定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营改增”后,水利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投标时可建立增值税投标报价测算模型,并做好新项目投标的成本测算、报价、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管控和应对;管理好企业资质,合理使用资质,优化投标组合; 加强合同谈判,制定不同的谈判策略。注重审核合同,防止风险;采购时应以综合采购成本最低为原则。通过以上各种方法控制企业成本。
加强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水利建筑施工企业可对现行增值税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增值税管理体系,增设专职税务管理岗位,专人保管专用发票和专用设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办理进项税发票认证,让全公司财务人员高度重视“营改增”后带来的改变,尽快适应增值税环境。
同时,多组织业务培训,加强税收筹划。外部专业税务人员掌握政策全面,服务同类企业较多,和当地税务部门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如果有条件,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专业化的纳税服务,介入企业的决策、日常管理和某些合同的审核中,会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