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黄河滩区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刍议
长平黄河滩区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刍议

长平黄河滩区(长清区、平阴县黄河滩区的简称),位于济南市上游,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河道形态,形成了以山为堤的自然滩区,滩区总面积388.61平方千米,最大蓄滞洪能力14.38亿立方米。据统计,长平黄河滩区内现居住26.52万人,其中17.06万人仍然居住在安全淹没线以下,受洪水威胁,生产、生活难以保障。
为解决滩区群众的安全避洪问题,平阴县自2005年开始实施亚行贷款项目——山东平阴黄河滩区安全建设工程,同时依托该工程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解决了1.034万居住在安全淹没线以下人口的安全避洪和新农村建设问题,没有实施滩区安全建设工程的地区的群众对此项建设愿望强烈。
据史料记载,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漫滩最严重的年份是1958年、1976年、1982年,这些年份长平黄河滩区全部进水,受灾严重。
目前,长平滩区居住在安全淹没线以下的群众避洪主要采取两种方案:一是就地安置,长平滩区整个右侧为连绵不断的小山丘,形成了天然堤防,靠近山丘的群众一般沿山丘四周修建房屋,一旦发生洪水漫滩,居住在低处的群众可自发向本村居住在满足安全设防标准的村户撤防,这些村庄称之为半迁村,共有149个。二是转移安置,距离山丘较远的村庄一般修建避水台,房台多为群众自发修建,高程不能满足安全设防标准,一旦发生大洪水需要转移安置,待洪水撤退后返迁,这些村庄称之为全迁村,共有204个。
以上措施存在3个问题:一是就地安置的村庄,群众房屋基本是沿着山丘的四周修建,受地形限制,房屋基础高程高低不一,差异较大,其中70%的房屋高程不能满足安全设防标准,一旦发生洪水,漫滩地区的群众仍需向高处搬迁;同时由于缺少规划,群众房屋布局凌乱,进出道路曲折,村庄缺少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落后。二是转移安置的村庄,房台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大小、高低各异,占地面积大,抗洪能力差,若群众重新加高房台投资大。三是滩区内撤退道路少,绝大多数为乡村级道路,建设标准低,路况差,难以满足滩区群众迁安救护的需要。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对长平滩区安全工程及新农村建设提出4点建议。
其一,合村连片淤筑大村台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依据当地政府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合理确定合村并点的数目,生活半径在3千米以内,合村数目可掌握在3至5个村,居住人口为2000至3000人,有条件的地方可达到3000人以上,有利于集约土地、文教、卫生及各种社会资源。
同时,平阴县应根据自身特点依山修建大村台,与在滩内淤筑同等高程的房台相比,大村台可节约30%至40%左右的工程投资,同时节约大量基本农田。
其二,利用好各项惠农政策。尤其应紧紧抓住济南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的机遇,加大旧村土地复垦力度,积极争取土地置换指标换取资金,帮助滩区群众搬迁。
在争取滩区安全建设项目立项时,县(区)人民政府应统筹安排水利、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电业、交通等相关部门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帮助滩区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其三,进一步提高滩区安全工程防洪标准。亚行贷款平阴滩区安全建设项目村台的防洪标准为小浪底水库运用后20年一遇,村台高程按花园口流量12370立方米每秒相应的2000年设计水位加超高1米确定。
我国关于工程建设防洪标准的主要依据是《防洪标准》,同时还应结合当地情况确定。我们采用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对滩区安全工程新农村建设的防洪标准进行分析。
以平阴滩区为例,一般修建二层楼房,单层面积为93平方米,投资约14.88万元。底层每抬高1米,投资增加0.47万元(依山修建节约基础工程量)。根据花园口水文站2000年水平年水位流量关系图可知,100年一遇洪水水位与20年一遇洪水水位仅相差0.2米,也即房子增加的成本约为940元。这个投资足以使其财产的防洪保证率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效益十分显著。
其四,构建“五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新型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建议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管理组织为主体,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物业组织为补充,监督组织为保障”的“五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
按照“五位一体”的管理组织结构框架,中心社区、镇驻地社区的管理体制,要在保持现有村级管理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创新社区党建组织模式,设立党总支(党委),与镇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办事处实行职能整合,把党支部建在社区内居住小区、行政村、企业和产业链上。党组织负责人可从机关委派,成员由下属各党组织、其他管理组织的负责人兼任;根据社区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确定管理组织编制数量,整合现有办事处和各类组织的人员进行兼职,组成社区管理组织;已进驻社区或将进驻社区的居民,以旧宅基地使用权作为股份,组建新的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社),下设共建组(由原所在村进驻社区户组成);以托管的方式选择物业公司,对社区物业进行管理;由社区全体居住户民主推选社区代表,组成代表监督委员会,对社区各项工作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