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浅谈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字体:      】     打印      2022-08-30 10:11      来源: 黄河网  

  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开发利用河流的过程中建设了各种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给人们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极易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权衡利弊,真正发挥水利工程的价值,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点之一。

  水利工程建设概述

  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一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综合治理水土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防洪排涝。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合理地调控水资源,防洪减灾,同时可以分配和调节水量,满足人们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三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防止了水土流失,而且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提高航运和水运能力。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水域的通行能力,保证水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水利工程的区别。一般来说,常规和传统水利工程主要是建设水利工程,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有效分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只考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忽略了可能造成的生态危害。生态水利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使人与水和谐发展,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生态系统,还要承担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以达到经济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效果。

  传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后,原有土地成为水体,蓄水量大大增加,水分蒸发导致当地气候更加湿润,降水量增加。此外,可能会导致温度上升。

  对水文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地的水文状况,造成自然水文条件的破坏。工程建成后,附近水体的水流流速、水深、水流边界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上游的水流速度会变慢,污染物扩散能力变弱,自然净水能力降低;如果在天然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将长期遭到破坏。同时,局部河段的水深和含沙量也会发生变化。

  对生物体的影响。水利工程建成后,水位会缓慢上升,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洄游性水生生物无法返回原路,造成部分死亡,从而降低水生动物的繁殖率。

  对土壤的影响。水利工程竣工后,蓄水期间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形成沼泽。另外,由于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然后通过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当水不断蒸发时,水中的水盐堆积在地表,最终形成土壤盐碱化,如果盐分过高,植物会遭受干旱甚至死亡。

  对环境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会发生改造,相关的建筑材料和施工也会改变原有的地貌。此外,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噪音和污水,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水利工程建设量大、建设面积广、运营时间长,也会阻碍当地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证自然生态能够得到修复。在选址问题上,首先要充分考虑周围地理环境的承载力,通过深入调查,参考相关自然环境数据和相关资料,科学计算评价,找出生态系统的最大承载力。在满足人们正常用水的前提下,要保证河道和水文系统的破坏最小,尽可能保持生态平衡。同时,在开展水利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水资源安全监管体系,对水资源进行长期严密监控。为了提高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必须积极做好河岸保护工作,提高水利工程的自我保护水平。要遵循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原则,保证工程设施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稳定性,并严格遵循设计标准,承受洪水的侵蚀和干旱、冰冻、暴雨的荷载。

  环境工程与生态水利的有效结合。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河道改造设计过程中,要统筹规划、预测问题,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为了适应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需要,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有效结合传统工程设计理念和当前实际工程技能,优化水质水量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经济水平。例如,针对河道改造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植被破坏、空气污染等现象,应做好河道改造周边的绿化保护设计,有效保护周边环境。生态水利建设需要以水利工程和环境生态为基础,优化整合水量、水质,实现水利建设的生态平衡。

  树立环境意识,践行科学发展观。水利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工程应结合生态和环境因素合理建设,既能满足人们对水利形式的需求,又能更加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后的优美生态环境,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设计的各个阶段贯彻生态保护的意识。

  添加新的生态技术和材料。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贯彻生态理念,添加新的生态技术和材料。如采用先进的闸门技术或翻板闸门技术,操作简单、结构简化、效果极佳。此外,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还可以采用护岸材料等其他新材料,具体分为种草专用砖、石笼、膜袋等,真正把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建设过程中。

  提高水资源的自净能力。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处于世界低水平,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的源泉,不容忽视。因此,生态水利工程在解决水污染和改善水源保护方面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优质、科学的生态水利工程,水资源可以提高自身的清洁度;通过水资源的自净功能,分解水中细菌等污染物,水资源自净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增加氧含量,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氧气,从而提高水资源的自净能力。

  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植被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水中有许多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孔隙度和蓄水能力。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在降水量较大时,可以将水引入地下,避免大量的水无法向下渗透而造成的洪水。

  综上所述,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理念至关重要,设计师需要打破传统设计方法,提高生态设计目标的敏感性,严格遵循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标准,实现生态水利与环境工程的结合,坚持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创新技术、工艺和材料,满足当前水利建设的实际需要,促进水利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 常斌    责编: 关景匀 范江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