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化建设 以法治力量护河安澜
——访黄委水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
推进现代化建设 以法治力量护河安澜——访黄委水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

本站采访组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两年来,黄委水文局党组坚持创新引领、数智赋能,立足水利高质量发展和黄河保护治理大局,全力推进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强化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问:黄河保护法的施行为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在宣传贯彻黄河保护法方面,黄委水文局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黄委水文局按照水利部部署和黄委要求,加强统筹谋划、注重协调联动,从3个方面营造尊法守法护法、依法保护母亲河的浓厚氛围。一是制订方案,迅速响应。全面对接黄河保护法涉及黄河水文4条任务,印发《黄委水文局关于深入开展黄河保护法学习宣传的通知》《黄委水文局黄河保护法宣传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在全局范围部署并督促落实。二是上下联动,掀起热潮。充分发挥黄河水文点多、线长、面广特点,依托局机关、局属各单位、基层水文站三级联动优势,深入机关、社区、工地、企业、学校,组织专家系列讲座、网络答题、巡回宣讲、主题活动和制作黄河保护法专题宣传栏等,掀起黄河保护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热潮。三是擦亮品牌,营造氛围。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为契机,先后在兰州、贵德、包头、花园口、泺口等水文站开展“黄河水文公众开放日”,深入宣传黄河保护法和水文条例等法规,在社会营造携手保护母亲河的浓厚氛围。
问:黄委水文局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的成效如何?
答:黄委水文局涉及黄河保护法共有4条,分别为:第七条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相关标准体系;第十二条健全黄河流域水文、泥沙、气象等监测网络体系;第十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文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第六十条加强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等规定的水文主责主业内容。
在建立健全黄河水文标准体系方面,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理念,优化资源,集成统一,使“标准化”成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修订出台《黄河水文管理办法》《建设工程影响水文监测分析评价报告编制规定》,修订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等5项标准,编制《黄河流域水利工程配套水文设施建设实施细则(试行)》,印发《黄河水文测验质量管理办法》《在线监测数据整编规程》等。
在黄河流域水文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坚定不移推进水文测验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努力实现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锚定保障职工安全、提高测报效率、拓宽服务范围、建成数字孪生水文、支撑水利高质量发展“五个目标”,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着力构建透彻感知、业务互联、深度协同、智能服务的现代化水文测报体系,包括加强关键测报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新技术新装备升级换代、全面推广现代化测报管理模式、持续推进数字孪生水文建设和夯实筑牢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提升方面,抓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以科技创新引领水文现代化,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在线光电测沙仪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实测最大含沙量达到938千克每立方米,为解决高含沙河流泥沙在线监测难题打下坚实基础;高质高效建成“三小间”3部X波段相控阵型水利测雨雷达,在流域机构中率先实现雷达组网运用,降雨监测由“落地雨”向“云中雨”转变,为防洪调度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提供支撑,高含沙水流测深研究取得重大成效。实现160千克每立方米含沙量环境下全断面连续测深,为洪水自动化监测创造条件,不断破解水文测报“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加强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等规定的水文主责主业方面,一是水文测报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利用防冻冰桶搭载垂直ADCP解决稳封期流量在线监测问题,研发冰期自动蒸发系统打破蒸发要素全时段在线监测技术壁垒,无人机、无人船测深技术取得突破,为河道测验无人化创造条件,河源区、洛阳等测区实现全面巡测;二是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加快构建,推动13套39部水利测雨雷达建设前期工作,加快现有站网提档升级,优化雨量、水文站网布局,编制完成古贤、张庄闸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专题报告,搭建黄河源区分布式混合产流模型框架,完善黄河降雨径流和河道洪水产汇流模型,升级“三花间”降雨径流预报模型,开发陆浑、故县、张峰3座水库调度模型,增强水文“四预”支撑能力;三是数字孪生水文功能不断拓展,建成泺口等6个典型河段数字孪生平台,整合接入自动报汛、在线整编等业务系统,完善测报整全链条数字孪生功能。
问:请问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答:黄委水文局党组将持续推进黄河保护法的宣传贯彻,确保黄河保护法相关内容落细落实;持续攻坚水文现代化建设,加强关键测报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新技术新装备升级换代,推动数字孪生水文建设取得实效,夯实筑牢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支撑,积极服务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以水文现代化高质量服务幸福河建设;不断强化综合管理,推进依法治河,推动《黄河水文管理办法》实施,加大水文涉水案件执法力度,加强和规范工程建设影响水文监测技术审查,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国家水文站网良好秩序,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做好“八五”普法验收。完善制度标准体系,提升综合管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