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实践书写山东黄河保护治理新答卷
——访山东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遵栋
以创新实践书写山东黄河保护治理新答卷——访山东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遵栋

本报采访组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近日,记者围绕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两年来的举措、变化、典型经验及未来工作方向,专访了山东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遵栋。
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为推动黄河保护法落地落细,山东河务局在优化法治供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两年来,山东河务局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立法、普法、执法和司法协作等方面协同发力,为黄河保护治理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在完善配套法规体系方面:牵头起草完成《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2023年)、《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2024年),修改《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山东省黄河防汛条例》《山东省黄河工程管理办法》(2024年),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或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实施。截至目前,已建立起以黄河保护法为统领,以《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为承接,以黄河河道、三角洲等重点区域立法为骨干,以规范性文件为末端的山东黄河保护治理法制体系。
在打好“普法+执法”组合拳方面:延长“法治润黄河”品牌生态链,创新打造水政监察IP形象,开展黄河保护法巡回宣传贯彻300余场次,宣传覆盖34个县(区)120余万人。规范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河湖“四乱”问题基本遏制。两年来,共巡查河道60.76万千米,巡查监管对象11.53万个,出动执法人员2.78万人次,现场制止违法行为1519次,立案178起并全部结案,水事秩序持续向好。
在健全司法服务保障机制方面:深化运用跨区域联动、跨部门联合、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四项机制”,联合公检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行刑衔接”机制,巡回法庭、检察工作室、司法修复基地增至72处,实现沿黄9市全覆盖。
问:黄河保护法特别强调生态保护与修复,山东河务局在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哪些突破性进展?
答:山东河务局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工作理念,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稳步实施。树株存有量达3500万株,绿化面积达1.4万公顷,初步形成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复合型黄河绿色生态廊道。4个案例分获河湖长制、河湖“清四乱”、幸福河湖、美丽河湖等全国优秀案例,累计建成省级美丽幸福河湖17处。
二是生态补水科学高效。两年来,累计向沿黄重要河湖湿地补水1.06亿立方米。连续5年年均向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补水超2亿立方米,较前10年均值增加3倍以上,保护区鸟类已由1990年建区时的187种增至目前的374种,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发展。
三是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有力。连续4个调度年控制在指标内,保障了黄河干流山东段连续25年不断流、21年无预警,利津等重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全部达标,为维护河流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条件。
问:防汛安全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首要任务,山东河务局在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上有哪些举措?
答:山东河务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围绕“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化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顶层设计。配合黄委高质量完成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编制完成《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目前已通过水利部审查。
强化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96处河道整治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提前实现22座改建涵闸全部通水。加快推进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提升、东平湖蓄滞洪区、刁口河入海流路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前期工作。
强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山东沿黄9市气实现气温降雨预报同步传输,12条入黄支流实现汛情共享,完成干支流降雨与水文模型耦合,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进一步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测精度。
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山东省政府、沿黄9市政府《黄河防汛职责》印发全覆盖,开展黄河防汛布防体系建设,推广“1+N”队伍和物资保障试点经验,建立百人防汛专家库,常态化开展防汛抢险演练,开发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山东黄河防汛系统,确保防洪防凌安全。
问:在落实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求,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上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答:规范取水许可监管。建立地市引水总量和取水口用水“双预警”机制,超计划、超许可问题“双超严管”机制。如在2023年水资源管理全面监督检查中,现场查看取水口76个、二级用水户18个,开具监督检查记录表58份,57处黄河干流河道外规模以上自管取水口在线计量设施全覆盖。
优化水资源配置。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实施冬蓄春用错时供水,最大限度满足引黄春灌和应急抗旱用水,助力山东省连续4年粮食生产稳定在5500万吨以上,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辟4条线路向河北供水,统筹3个口门常态化向胶东供水,支持跨市水权交易,圆满完成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用水保障等重大任务,有力改善水资源承载能力。
问:山东黄河保护治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答:山东河务局将以黄河保护法为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奋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问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持续提升水沙调控和防灾减灾能力,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持续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精细水量调度,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持续加强黄河生态保护修复,加大河口综合治理力度,促进黄河下游生态功能提升,助力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持续传承保护弘扬黄河文化,加强黄河水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黄河文化繁荣;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数字孪生山东黄河建设,强化黄河保护法的宣传和解读,推进执法与司法协作,凝聚保护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