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主站首页

政务之窗
走进黄委规划计划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水政信息人事信息公告公报
新闻资讯
黄河要闻局院信息基层动态水事纵览流域瞭望热点专题网上展厅媒体关注纪实特写
在线服务
服务指南表格下载许可决定在线申报水情水质引黄供水实用工具
互动平台
政务咨询投诉举报黄河访谈民意征集建议评论邮箱电话解疑释惑
黄河文化
文化传真文学天地艺术博览大河胜迹历史走廊民风民俗文体协会
黄河一览
黄河概况流域地图枢纽工程黄河记事黄河问答引黄灌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存盘 > 论文选粹 > 正文

浅谈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的开发利用

朱信华 徐啸
责任编辑:郭旭帆 来源:

  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是黄河基层河务部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淤背区土地资源既是开发的重点,也是基层河务部门管理的难点。多年以来,河务部门在淤背区开发实践中进行了多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沿黄区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黄河淤背区土地资源的优势,深入挖掘其经济潜力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本文从开封第二河务局近5年来淤背区土地开发利用实践入手,探讨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模式。

  1.开封第二河务局淤背区土地开发实践

  1.1 该局基本情况

  开封第二河务局位于开封市祥符区(原开封县)境内。辖区河道长25.5千米,管辖的堤防总长35.16千米,河道工程总长度12.4千米。所辖工程范围内可用来种植树木的淤背区面积3545亩,临河柳荫地1090亩,护坝地430亩,总计可利用土地5065亩。

  1.2 淤背区发展思路的确立

  开封第二河务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按照统一规划、自主育苗、集体管理、成果共享的原则,通过对淤背区土地集中开发管理,发展苗木育植事业,逐步实现“以单位集体所有权为主体,多种管理机制相结合”的绿色发展思路。淤背区发展思路的形成过程是复杂而艰难的,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也正是在逐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基础上,发展思路不断地明晰和完善。

  1.3 淤背区发展思路的探索过程

  开封第二河务局是黄河县级河务局比较典型的代表,单位经济困难、工程管理基础薄弱。淤背区土地离村庄近,群众违章种植对树木破坏严重,管理困难,严重影响工程面貌。要利用淤背区土地发展苗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树苗进行栽培,单位无法负担此项开支。根据多年实践来看,单位集体项目往往成功得少失败得多,以往也是年年花大力气种树,但由于后期管理跟不上,往往是种得多成得少。

  面对困难和问题,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没有资金进行苗木采购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该局决定自己开展苗木培育工作。考察苗木市场,掌握苗木习性,对比确定培育良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较筛选育苗基地位置,仅投入了不足1万元就建立起了13亩的育苗基地。通过规范管理,科学育苗,坚持走规范化、科学化的路子,注重加强苗木后期管理。结合苗木生长状况,及时挑选较大树苗进行移栽,逐步扩大苗木间距,同时也不断增加苗木种类。经过4年的精心照料,已培育栾树765亩、白蜡182亩、柳树50亩、合欢20亩、大叶女贞17亩、椿树5亩,加上21亩苗圃,共计有各类苗木1060亩约40万株,成活率达到98%。

  1.4 初见成效

  一是生态效益明显。打造生态景观线一直是工程管理的重要任务,新培育苗木和移植树木成为沿河绿色长廊。对近堤村庄毁坏树木情况,该局组织水政、运行、养护职工进行重点看护,经常性地巡查,并在淤背区树木周围实行“围栏式”管理,减少了毁林和违章种植现象,工程管理面貌显著提高。

  二是节约了成本。首先是购买种子投入较低,多数育苗基地抽取黄河水灌溉,减少养护成本。其次是苗木成活率高,与从市场上购买的苗木相比,自己培育的苗木避免了长时间运输,随挖随栽,而且土质、气候条件基本相同,苗木成活率显著提高,节约了因苗木死亡而重复投入的资金。再次是更新方便,可以主动对淤背区苗木进行有计划更新,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不断产生经济效益。

  三是经济效益显著。目前1株直径10厘米以上的栾树,保守估计市场价在150元左右,再经过2年的发展,达到直径10厘米以上的栾树约25万余株,经济效益比较可观。只要认真做好日常养护管理,未来将收到“绿色工管”“绿色银行”的成效。

  2.当前黄河下游淤背区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淤背区的开发现状、规划、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 缺少顶层设计

  目前对于淤背区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不够具体明确,难以有效指导基层单位对淤背区的实际开发利用。土地使用权的政策界限不够清晰,有关政策制度办法不能给予基层河务部门有力的政策支撑。

  2.2 管理方式不够灵活

  淤背区土地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条条框框束缚了基层单位开发的积极性。在机关与基层“一对一”帮扶过程中,基层单位提出,为了脱贫致富,必须有土地开发利用的灵活政策,给钱给物不如给政策。另外,“以包代管”也存在诸多弊病,对外租赁承包经营,其结果可能“富了和尚穷了庙”,而内部承包又缺乏开发资金,人力资源也有限。分片包干的形式不利于土地的集约经营,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2.3 开发资金不足

  基层河务单位基本上是“吃饭经济”,养护经费不足,除保证正常的工资性支出外,几乎没有结余,缺乏土地集约规模开发的资金,制约了淤背区开发。

  2.4 城市周边淤背区土地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每逢周末、节假日,城市周边黄河堤防沿线游人如织,有的游人还在淤背区树林里支起了烧烤炉野炊。假期过后,垃圾遍地,一片狼藉。游人急剧增加对于淤背区的管理保护是一个新的课题。

  3.对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

  根据权威部门数据统计,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总量为154630亩,科学开发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制定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淤背区属国有土地,通过征用,管理使用权在黄委,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利于土地开发和经济发展,黄委必须出台权威性的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基层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有序开发土地资源,发展黄河经济。

  3.2 创新开发模式

  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创造多种开发模式。土地是最大的有形资产,管理模式是最大的无形资产。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30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土地又开始流转,向种地能手集中,由家庭联产承包向集约规模经营转变,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大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黄河淤背区土地的开发也要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分类管理。宜包则包,宜统则统,宜农则农,宜林则林。比如在游人多的堤段建设停车场,有偿使用,以解决城市周边游人多,车辆拥堵的问题。既可以保证防汛交通线的畅通,又可以为防汛抢险提供充足的场地,还方便了平时游客停车,也能使基层单位收入增加。

  3.3 设立淤背区开发专项资金

  从发展趋势来看,土地集约经营是发展方向,这样既有利于基层单位对淤背区土地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也有利于防洪工程管理。土地资源效益归集体所有,全员参与管理,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加黄河基层单位收入,改善职工生活。但土地的集约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基层单位经济上捉襟见肘,需要上级单位支持,如设立淤背区开发专项基金,有偿使用,以支持基层单位的经济发展,提高全河职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巨大,只要上下同心,齐心协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挖掘潜力,加快发展,这块富饶的土地,必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8日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 14028857号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