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主站首页

政务之窗
走进黄委规划计划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水政信息人事信息公告公报
新闻资讯
黄河要闻局院信息基层动态水事纵览流域瞭望热点专题网上展厅媒体关注纪实特写
在线服务
服务指南表格下载许可决定在线申报水情信息引黄供水实用工具
互动平台
政务咨询投诉举报黄河访谈民意征集建议评论邮箱电话政策解读
黄河文化
文化传真文学天地艺术博览大河胜迹历史走廊民风民俗文体协会
黄河一览
黄河概况流域地图枢纽工程黄河记事黄河问答引黄灌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流域瞭望 > 正文

三江源:打造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

  四十年改革如沐春风,四十年发展波澜壮阔。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空节点,盘点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史册上的一个个成就,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应当是绽放于雪域高原上最耀眼的格桑花 

  从青海实际出发,省委省政府及时洞察发展大势,不断深化对青海生态价值的再认识,于201511月向中央上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并在随即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2016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至此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花落青海大地。 

  从试点启动到如今正式步入建设阶段,三个年头如白驹过隙,回望三年来国家公园建设的成效却今非昔比。前不久,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在西宁成立,这是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科技支撑力量的有力举措之一; 

  2018年初,《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向社会公布,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步入了试点发展建设阶段,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 

  再到20177月,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份荣耀不仅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载入史册的重大成就,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一笔浓墨重彩; 

  …… 

  从最初建立省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到几年后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先行先试建设国内首个国家公园,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中,三江源国家公园正逐渐成为美丽中国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建设国家公园的合力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拥有世界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明确了青海省在全国甚至全球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将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天字号工程,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64月上旬,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部署意见》,确定了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的工作目标。 

  随后,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动员大会,对试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安排,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从启动之初到如今,为了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推进,先后多次召开了工作部署会、工作推动会、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题会等,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主持研究各项政策措施及改革方案落地工作,对机构组建、项目经费、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总体规划、条例、管理办法、年度工作任务等,进行集体深入研究讨论,力求符合党中央精神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实际。 

  其间,注重落实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建立了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共建机制,调动省州县各级积极性,强化相关责任,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领导体制,形成了分工负责、部门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崭新工作局面。 

  时至今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在一项项大胆的创新实践中,先后实施一系列原创性改革,确立了依法、绿色、全民、智慧等九大建园理念,逐步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制度、标准、生态保护等15个体系,为国家公园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理顺管理机构,打破九龙治水格局 

  党中央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目标定位为: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在高寒高海拔、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三江源建设国家公园,这是一种全新体制的探索,在全国尚属首次,也无经验可循,必须要以改革勇气果敢担当,用积极的行动和作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好经验。 

  为了打破多头管理的九龙治水局面,几年来,青海省按照坚持优化整合、统一规范,不作行政区划调整,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组建管理实体,行使主体管理职责的原则,突破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20166月组建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926获中央编办正式批复; 

  合理划分管理局系统与州县政府的管理职责,组建了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管委会,明确权责关系,两者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生态保护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管理体制弊端。 

  如今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一区三园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占到了三江源总面积的31.16%。 

  为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还将原来分散在林业、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划归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3个园区管委会;将原来县级政府所属的森林公安、国土执法、环境执法、草原监理、渔政执法等职能部门的执法职责进行有机整合,组建了3个园区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局,实行集中统一综合执法。 

  并整合林业站、草原工作站、水土保持站、湿地保护站等,设立生态保护站,同时在国家公园范围内的12个乡镇政府保护管理站牌子,增加国家公园相关管理职责。 

  同时,对3个园区所涉及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精简政府组成部门,由原来的20个左右精简为15个,确保园区管委会高效统一进行生态保护管理,彻底打破了九龙治水格局,解决了管理执法碎片化问题。 

  并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实施方案》,组建成立了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和管理分局,为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和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奠定了体制基础。 

  健全制度法规体系,构筑建设国家公园的长效机制 

  201781,《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施行,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迈开了依法建园步伐。 

  不仅如此,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为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力度,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青海省人民检察院、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了生态保护司法合作机制,成立了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组建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治研究会,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018年年初,国家正式对外公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规划,为其他国家公园规划编制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将向时代做出最强音的答复。至2020年,国家公园体制将全面建立,法规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管理运行顺畅,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到202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法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趋于完善,管理运行有序高效;到203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行政管理范围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对三大江河源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建成现代化国家公园,成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典范。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的工作任务,青海省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规划、管理规划、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规划,目前已经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 

  先后制定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科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特许经营、预算管理、项目投资、社会捐赠、志愿者管理、访客管理、国际合作交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功能分区管控办法等12个管理办法。 

  同时,编制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南》,明确了当前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名词定义、执行标准和参照标准。 

  创新生态管护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如今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已经有17211名牧民转变身份成了生态管护员,在自己的家门口不仅可以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分子,户均2万元以上的年收入让他们切实享受到了生态红利。且在前不久,经多方努力,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国太平洋保险签署生态管护员保险捐赠协议,1.7万余名生态管护员已经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伊始,就注重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把握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关系,在试点政策制定上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充分调动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制定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 

  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一条因地制宜的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发挥当地牧民群众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 

  在发展中审时度势,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建立了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即园区牧民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开始大胆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 

  在实践中大胆创新,通过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吸引老人和小孩向城镇集中,减轻草场压力,逐步达到转岗、转业、转产的目的,实现减人减畜的目标。且鼓励引导和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他们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旅行社、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促进增收致富,发展第三产业。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山水林草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促进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不仅如此,还选择了国家公园范围内4个村和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发展体制机制示范村建设试点工作,围绕关键性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 

  强化要素支撑,夯实国家公园建设基础 

  从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想办法、出实招、破难题,不断强化各资源要素的支撑保障作用。如今,为进一步强化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和技术水平,已经设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院士工作站;积极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金融创新,形成了《建立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金融工作协调机制》,构建多元的资金投入体系;……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迈入建设时期以来,项目建设一直是重要的支撑要素,体制试点工作启动后,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资金,重点实施了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保护监测设施、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工程、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 

  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科研院所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和卫星通信系统建设项目,推动中国航天五院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基地建设,充分应用最新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全域生态监测。 

  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如今,在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已开设了国家公园方向相关课程,这不仅是落实智慧建园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过程中的一项创新实践。同时,还对州县乡村干部、生态管护员、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110场次、36000多人次,提高了业务水准和管理能力。 

  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创新之一,还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社会参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北京巧女基金会、广汽集团等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中国绿化基金会已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捐赠了价值47.12万元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广汽传祺已捐赠了20辆高端越野巡护用车。 

  并与新疆、西藏建立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区间合作机制,正在加紧协调建立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省份协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 

  青海的三江源,中国的三江源,世界的三江源。得益于国家公园建设,今日三江源大地上,物皆得到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进一步改善,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有序发展,一江清水涓涓流淌润泽华夏大地。 

  如今,青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项成果正在转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福利,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在历史潮流中的脉动,进一步坚定了青海绿色崛起的信心,也正逐渐成为美丽中国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9日   责任编辑:徐倩  来源: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 14028857号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