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主站首页

政务之窗
走进黄委规划计划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水政信息人事信息公告公报
新闻资讯
黄河要闻局院信息基层动态水事纵览流域瞭望热点专题网上展厅媒体关注纪实特写
在线服务
服务指南表格下载许可决定在线申报水情信息引黄供水实用工具
互动平台
政务咨询投诉举报黄河访谈民意征集建议评论邮箱电话政策解读
黄河文化
文化传真文学天地艺术博览大河胜迹历史走廊民风民俗文体协会
黄河一览
黄河概况流域地图枢纽工程黄河记事黄河问答引黄灌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局院信息 > 正文

黄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 看兰州与民和

  近日,兰州水文站的侧扫雷达测流系统和民和水文站的含沙量在线监测系统成为同行关注的热点和亮点,前往实地参观交流的人员可谓是络绎不绝。

  先是全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现场交流会在兰州举办,接着一些水文同行相继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观摩。

  位于中山桥下游200多米的黄委兰州水文站设立于1934年,是黄河上游干流的重要控制站,黄河上游洪水编号站,承担着向国家防总、黄河防总、甘肃省防汛指挥部等机构,以及龙羊峡水电站、内蒙古灌溉总局等20多家单位报汛的任务。该站所积累的一系列水文资料,在研究、探索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变化规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水资源管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设立于1940年的民和水文站,是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最大支流湟水的把口站,位于民和土族回族自治县,其所处的河湟谷地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

  基于兰州站、民和站的重要性以及较好的河道条件和水沙特性,黄委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将这两处站点定为测报能力提升窗口建设站。

  众所周知,黄河的主要问题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因为独一无二的泥沙问题,黄河上想要实现流量、含沙量的实时在线监测,堪称世界级难题。

  “用仪器扫一下水面就能获得流速和流量成果?通过专有仪器就可以实现含沙量的连续稳定在线监测?这在过去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实现了!”快到退休年龄的水文老职工感慨道。

  在黄河铁桥下游不远处的大河南岸,有一座临河而起的白墙红瓦小楼,斗角飞檐,与对岸的白塔山遥相呼应,在人行道一侧,一块约15平方米的户外大屏幕滚动播放着关于水利、黄河、水文等内容,不时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观看。

  兰州水文站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融入地方建设。目前已拥有自动测流缆道、吊船缆道、自记水位计等测验设施,建成了水位自动采集处理系统、水温自动观测系统、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等,更新改造了自动测流缆道,配备了GPS、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水情报汛实现了网络化。先进、完善的测报设施确保了测洪能力达到650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百年一遇的洪水),各种水情报文可在10分钟内传送至国家防总、黄河防总及各水情用户。

  “目前建成使用的智慧水文站系统,实现了通过电子地图功能,展示附近上下游站点分布情况和基本信息;通过过程线功能,展示水位流量以及上下游水文站水位、流量对比;通过测验断面功能,展示基本大断面和断面套绘图及流速沿断面横向分布,并进行冲淤计算;通过年特征值功能,展示历年特征值数据,包括最高水位、最大流量、最大含沙量、径流量、输沙量、降水量;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站点视频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测站断面情况。”兰州水文站副站长陈国梁介绍。

  “民和站在全河率先实现了水文测报‘7+1’在线监测(即水位、流量、泥沙、降雨、蒸发、水温和水质7个水文要素全自动化在线监测和测验河段监视监控),全部数据可实时传输到上级防汛抗旱部门。”黄委上游水文水资源局技术科副科长郭西军说。

  “以前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完,精确度还能得到保证。”民和水文站站长于连青激动地说。

  黄委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局长霍小虎表示,“取得的成果得益于黄委党组开展的测报能力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在与其他几个兄弟单位的交流中,看到大家在自动化测报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进展。”

  “自2001年开展水文测报升级活动以来,全局在测验技术、测验方法、测验仪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水文测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履行行业职责、服务治黄实践、支撑流域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6年11月黄委启动黄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以来,各个基层局结合实际,在提升测报技术、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成果颇丰。尤其在水文监测、通信传输、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黄委水文局局长谷源泽高度肯定了这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笔者从黄委水文局了解到,2016年11月以来,该局结合局属6个测区实际情况,逐项细化制定工作方案,梳理出包含水文监测、水文实验研究、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应用、水文测报质量管理、水文信息服务展示等方面共87项重点任务,截至目前,一批研制、引进、开发的测报软、硬件系统与仪器、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黄河水文测报能力的提升靠的是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多处同行、企业和单位的技术支持。

  要把引进的技术、仪器、设备转化为可促进本站测报能力提升的生产力,还需要大量比测,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水文职工的工作量,但看到美好前景的水文职工累并快乐着。2016年,民和站仅取单样含沙量一项就完成了540多次。

  承担民和水文站自动化建设的黄河水文科技公司总经理张永平对其发展前景满怀信心,“民和水文站是全河第一座实现全自动化监测的水文站,安装的蒸发自动测量系统、同位素测沙仪、RG-30雷达在线测流系统、自动水温观测系统、JDZ02-1雨量自动观测系统目前处于对比观测实验阶段,精度和效果良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和水文站传统的测报手段将被取代,日常的水文基本要素测报全部转为自动在线实时观测,实现水文测验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目标。

  侧扫雷达测流系统、同位素测沙仪以及智慧水文测站管理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意味着黄河水文测报能力已被提升至新的高度,而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也必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杨晋芳)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9日   责任编辑:范江涛  来源: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 14028857号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