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主站首页

政务之窗
走进黄委规划计划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水政信息人事信息公告公报
新闻资讯
黄河要闻局院信息基层动态水事纵览流域瞭望热点专题网上展厅媒体关注纪实特写
在线服务
服务指南表格下载许可决定在线申报水情信息引黄供水实用工具
互动平台
政务咨询投诉举报黄河访谈民意征集建议评论邮箱电话政策解读
黄河文化
文化传真文学天地艺术博览大河胜迹历史走廊民风民俗文体协会
黄河一览
黄河概况流域地图枢纽工程黄河记事黄河问答引黄灌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纪实特写 > 正文

走进小站之新庙水文站

王继和 黄峰

㹀牛川的雄风

——记黄河中游测区新庙水文站

  感觉快要到达新庙水文站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注意站旁边的那条河,此前来过两次,我真切地记得要驶下一个坡,涉过一条河,一次是汽车从河中开过,一次是赤脚蹚过,然后才能走进水文站。

  然而,就在我一直纠结于那条河怎么还不出现的时候,汽车却开进了一个院子,停在一座红顶白墙的二层小楼前,然后听到一声:到了。

  我一下车,就找到带路的府谷勘测局局长郭成山问:“这是新庙水文站吗?那条河呢?那条叫作㹀牛川的河呢?”

  “牛川在这边,跟我来。”郭成山一边说,一边领着我走到院子的后面,这时,一条蜿蜒在深沟里的小河呈现面前,我这才相信,我又来到了新庙水文站。

  变化,让我欢喜让我忧

  从前到新庙水文站,说路很差也行,说没有路也不为过。因为新庙水文站在㹀牛川东岸一块朝河中突出的高坡上,形似一个半岛,而㹀牛川河自北向南从半岛的西面绕过,上游下游都没有桥,这样从外界进入新庙水文站,就必须涉过河流。非汛期好一些,可以把车停在西岸,人蹚水而过;水再小些还可以直接将车开过河;到了汛期水大时,就只能坐吊箱了。新庙水文站旁边有个小村子,叫古城壕,村民出入也与水文站一样。

  出入的变化,于新庙水文站不算小。

  另一处变化就是站房。眼前这座鲜亮的别墅式的二层小楼,让我眼前浮出了2005年在这里看到的画面:6间正房,却两两不一,西边两间青砖红瓦房最低,已经十分破旧,门用碎石块垒了半截,几扇窗户都只剩个空框,墙上还有裂缝,屋顶上长着几篷青草;中间两间也是青砖红瓦,只是高出一截,房顶的瓦有不少缺失,木檐也有部分散垂;东边两间是红砖平顶房,看上去建的年代似乎短一些。6间正房左前还有一间东厢房,是用碎石片垒起来的。几间房子立在一个小山包上,周围连墙都没有,显得格外萧索。

  站房的变化,称得上旧貌变新颜。

新庙站旧站房和新站房

  然而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令人欣慰的。

  据郭成山介绍,新庙水文站目前有4个职工,站长张晓宇、高级工刘二喜、中级工刘波、初级工路恒。张晓宇去三门峡参加水文培训了,路恒家里有事请了假,我们只见到刘二喜、刘波两人。

  刘二喜今年已经55岁了,年底退休。他参加水文工作30多年,先后待过五六个站,就是没在新庙待过。他说早就知道新庙是府谷测区最艰苦的水文站了,能在退休之前来新庙工作,也算是没有缺憾了。

  刘二喜是今年4月10号来到新庙水文站的,他说这1个月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寂寞、孤单。站周围3千米之内已经没有人家,3千米之外,才有一家叫作汇能公司的单位。按说寂寞孤单是水文站的标签,但像如今新庙水文站这样的情况,已经罕见。

  “到新庙水文站1个月了,除了来站检查工作的上级,没见过一个外人。白天还好点,到了夜里,静得都有点可怕。”刘二喜说。

  刘波比刘二喜小整整20岁,却已是三进新庙,他说,站旁的古城壕村原来有20多户人家,10多年前开始往外搬迁,村里人越来越少,到2017年终于全部迁走。陪伴了新庙水文站半个多世纪的邻居,没有了。空旷的山野里,只剩下水文站的几个人。

  这几天又有两个不在,晚上老刘和小刘实在闷得发慌,就在各自的屋子里唱歌,老刘唱二人台、山曲儿,小刘唱流行歌曲。

  社会环境的这一变化,让新庙水文站一直以来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更加强烈。

  使命,在抗争与顺应中传承

  㹀牛川是窟野河的支流,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流域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气候干旱,风沙严重,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比较恶劣。

  1965年,国家在㹀牛川新庙河段设立了一个水文站,从此,黄河水文人与㹀牛川就连在了一起。

  新庙水文站离新庙乡不算远,但乡政府所在地简陋得连个菜市场都没有,从前水文站买粮买菜都得跑到30千米之外的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这30千米全是土路,水文站的人去大柳塔办事,来回只能步行,办一次事得两三天。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有一条公路从大柳塔镇伸过来,却又在离新庙站七八千米远的地方掠过,这七八千米,是一溜下坡的沙土路。上级后来相继为新庙水文站配了自行车、摩托车,沙土路又成了水文人的一个坎儿,水文人在这段路上没少折腾。如今的高石崖水文站站长李新英,曾在新庙水文站工作过,有一次骑摩托去大柳塔镇买菜,回来的路上下了雨,在松软的沙土路上摔了好几跤,越骑越慢,在离站上还有两千米时,因担心河里涨水耽误测洪,便把摩托和菜往路边农家一寄存,赶紧徒步往站上跑。

  还有一次,上级领导到新庙水文站检查工作,看看河水不大,打算把212吉普开过去,谁知刚一下河便涨了水,汽车还来不及开出来就被冲出了几百米远。

  新庙水文站站房是20世纪70年代初所建,比较简陋,李新英在的时候办公室、住房都漏雨。因为路不好走,没法让上级送水泥,他们就学当地农民用胶泥在房顶上抹抹,当时管点用,时间一长就又漏了。

  早期的新庙水文站没有蔬菜吃,因为不但买菜难,种菜也难,一是土地沙层厚,太瘠薄;二是没水浇。一日三餐,只能把土豆当菜。

  由于地处偏远,冬天没办法洗澡,只有到了夏天才能在㹀牛川河里洗一洗,但2000年以后上游开煤矿,㹀牛川水质变差,夏天也没法洗了。

  也不知是不是基于这个原因,多年来,这里只有大老爷们儿的身影,在新庙水文站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晃过一年又晃一年,从来没有过女职工。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雄风,到了㹀牛川更加猛烈。

  站上也很少吃肉,只是到了年底,哪家村民杀猪了,请水文站的人去帮忙,会把他们留下吃一次肉。

  新庙水文站最大的困难还是吃水。早先吃的水是山泉,山泉在河的对岸,河水小时可以蹚着过去挑,一涨水人就过不去,后来站上的人就架了一根钢管,把山泉从对岸引过来,再后来把钢管换成皮管。但是不久这处山泉干涸了。他们又在原山泉上游五六百米的山野草丛中找到了一处出水要少得多的山泉,但因这处山泉仍在对岸,河水一涨他们还是没办法,最后只有直接吃河水了。可是没过多久,当地人在上游开挖煤矿,使㹀牛川受到严重污染,河水也不能吃了。因为吃水困难不好克服,上级一度曾想到迁站,最终由于资金等原因而搁置。

  前几年,上级帮助在河边打了一口井,水质不是太好,只能用来浇菜、洗衣服和蒸发观测,饮用还得从外面买桶装水。

  为了生活,更是为了工作,新庙水文站的职工选择以顽强的抗争来顺应所处的恶劣环境。

  1992年担任新庙水文站站长的雷成茂就是一位勇敢的挑战者。站上吃水难,他带领大家把对岸山顶的一眼泉水用钢索悬管引到站院,变成“自来水”;吃菜难,他们就在河边开荒种菜种瓜,勤浇水饱施肥,获得不错的收成,除了自给自足,还拉到乡上卖了一部分;当地不产酱油,雷成茂带头凑钱派人到外地学习酱油酿造技术,再买来大缸和原料,经反复试制,竟酿出了合格产品,供应新庙乡供销社,一年下来净赚3000元;原有几间站房透风漏雨,拥挤杂乱,几千元的血汗钱他们没有装入私人的腰包,在没有上级投资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盖起了两间红砖房,改善了站上的办公与居住条件……

  时间进入21世纪,各级对新庙水文站的生产、生活设施越来越关注。2006年,黄委中游水文水资源局积极筹资,对新庙水文站进行了全面改建,为这个以偏僻、艰苦闻名全河的小站注入新的活力,付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决心做好㹀牛川的水文测报工作,传承黄河水文人的光荣使命。

  一次,足以一生难忘

  在新庙水文站工作次数最多的,如今在桥头水文站工作的李庆喜要算一个,他前前后后四进新庙。

  第一次是1986年,也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去新庙水文站上班。这年10月的一天,早上6点从他的家延安临镇乘车出发,11点到延安,下午没有到榆林的车,当晚只得住延安;第二天又是6点乘长途汽车出发,到榆林已经天黑,只得住下;第三天因下雨到东胜的车不发,又在榆林住一晚;第四天乘车到伊金霍洛旗成陵,找到邮局给新庙水文站打长途电话,话务员说没有这个地方,李庆喜给话务员进行解释,话务员找了一辆送邮件的车把李庆喜拉到伊金霍洛旗;第五天,李庆喜从伊金霍洛旗搭车到东胜;第六天,东胜没有到新庙乡的车,李庆喜在东胜又住了两晚,直到第八天才等到车,到新庙乡下车时已是下午4点多,一打听到古城壕村还有五六千米,李庆喜背起行李就走,走到新庙水文站的河对面,遇到水文人正在测流,这才把李庆喜背了过去。

  李庆喜回顾着当时的情况,别说在新庙水文站干了那么多年了,光是第一次去站上的这一路,就让他一生难忘。

  李庆喜第一次到新庙水文站,一住就是2年多,直到1988年12月才回了一次家。

  第二次是1998年,站上多了两间红砖平房,其他没有大的改观。

  第三次是2004年,这时站上已经通上了电,而且不久又盖了那座别墅似的二层小楼,李庆喜还在里面住了几个月。

  第四次是2012年,这一次李庆喜在新庙水文站干了3年又被调走。

  类似的经历还有赵基元。赵基元1988年从黄河水利学校水文专业毕业后就分配到新庙水文站,他去新庙的时候,从黄河中游水文局所在地山西榆次坐上长途汽车,先来到陕西省府谷县,再转车到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由于没有经验,下车后想当然地在汽车站或路口一带等到新庙的车,结果等了两天也没等到。眼见没有指望,赵基元只好背上行李步行,由于行李中有很多书,很重,一天只能走十几千米,晚上找个路边店住下,这样用了五六天才到达新庙水文站,这时才听说,伊旗到新庙压根儿不通车。

  李新英在他的女儿上初中时,曾趁暑假带着她去过一次新庙水文站,在办公室住过一星期,后来女儿说,永远忘不了新庙水文站。

  连我也是一样,虽说已去过新庙水文站两次,但是此番到黄河中游测区采访,还是提出能否到新庙看一看,距离上一次采访已经过去13年,心中总也放不下对于㹀牛川上的那个小站的牵挂。

  新庙,水文人永远的心庙

  在黄河中游测区的水文站采访,经常会听到“我在新庙站工作过”这句话,仿佛在新庙水文站工作,就意味着经历丰富,意味着受过了历练,甚至意味着了不起,意味着一种值得自豪的荣耀。

  新庙水文站设站半个多世纪以来,及时、完整地测取并保存了㹀牛川历年的水文资料,为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安定和黄河水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却并没有获得过什么响当当的集体荣誉,那种在这里工作过的荣耀,只是源于经历过这里的艰苦,完成了在这里的坚守。

  很多很多的时候,水文人的价值观都是这么朴实。

  “吃过了新庙水文站的苦,再到哪里都不怕吃苦了。”一个在新庙水文站工作过的年轻职工的话,竟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注脚。一个黄河二级支流上的小水文站,由于曾经的荒僻和艰苦,以及依然在延续的孤寂,就这样染上了某种传奇的色彩。

  有一时刻,我站在新庙水文站临河的崖畔上,仰望着头顶的蓝天,倾听着四野的寂静,耳边仿佛响起刘二喜、刘波那孤独、低沉的歌声,忽然觉得自己的心变得简单、澄明。

  新庙,一座水文人的心庙,一座水文人心灵的殿堂,在㹀牛川的雄风中巍然挺立。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7日 责任编辑:郭旭帆  来源: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 14028857号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