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主站首页

政务之窗
走进黄委规划计划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水政信息人事信息公告公报
新闻资讯
黄河要闻局院信息基层动态水事纵览流域瞭望热点专题网上展厅媒体关注纪实特写
在线服务
服务指南表格下载许可决定在线申报水情信息引黄供水实用工具
互动平台
政务咨询投诉举报黄河访谈民意征集建议评论邮箱电话政策解读
黄河文化
文化传真文学天地艺术博览大河胜迹历史走廊民风民俗文体协会
黄河一览
黄河概况流域地图枢纽工程黄河记事黄河问答引黄灌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光明日报:“奔流到海”的黄河,回来了!

  8月22日,《光明日报》第15版用整版篇幅报道了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相关情况。

  “奔流到海”的黄河,回来了!

  作者:记者 陈晨《光明日报》(2019年08月22日 15版)

 

  图为黄河新乡长垣周营控导工程。于澜摄/光明图片

 

  图为洛阳市孟津县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记者 陈晨摄/光明图片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是许多鸟类栖息地。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它是哺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它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万里巨川。提起黄河,人们从不吝用磅礴、恢宏、气贯长虹等大气的词汇来形容它。

  但历史上的黄河并不总是这样一路狂涛气势宏,它也曾尽显疲态,它也曾是“一条断了的河”“一条找不到大海的河”——它曾多次季节性断流,极大地制约了华北地区的健康发展。严重时,它甚至在一年的时间里断流了226天,使得一些专家在1998年时提出“2020年,黄河下游将全面断流”“黄河变成内陆河已成定局”的观点。

  幸运的是,通过实施水量统一管理和调度,这些有关黄河的悲观预言并未成真。8月12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宣布,从1999年8月12日到2019年8月12日,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从一年断流226天到连续20年不断流,“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盛景如何长现?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1.万里巨川缘何曾频繁断流 

  利津水文站,位于山东东营,距离黄河入海口104公里,是黄河入海前的最后一个水文站。“断流不断流,就看利津站”,是站里的工作人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站负责监测黄河入海前的水位、流量、泥沙、冰凌和水环境等相关数据。”利津水文站站长张利1991年就到站里工作,曾目睹黄河断流时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1997年,利津段的河床都干涸了,一点水都没有,更别提监测水位、流量、水质了。黄河一断流,我们的工作也断了线。”望着眼前奔流的大河,回忆起20多年前的情形,张利仍难掩心痛之情。

  张利的这段记忆,在黄河的历史册上可以找到更详尽的记载——1997年,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这一年是黄河断流时间最长的一年,共计226天;这一年也是黄河断流长度最长的一年,共计704公里。而这一年,已不是黄河第一次出现断流。黄委水文局副局长袁东良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1972年到1996年的25年间,黄河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其中,1987年之后黄河更是连年频繁断流,并且时间不断提前、范围不断扩大、严重程度逐年递增,直到1997年,终于爆发了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断流,断流河道上延至河南开封附近,占黄河下游河道总长的90%,沿线的刘家峡水库、三门峡水库开闸放水也未能阻止断流的发生。

  作为滋养大地、哺育沿线百姓的母亲河,黄河的断流极大地制约了华北地区的健康发展。据统计,1972年到1996年间,黄河下游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为268亿元,年均近14亿元(1995年统计标准)。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山东因黄河断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5亿元,沿黄河2500个村庄130万人吃水严重困难。

  “断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长远。黄河口生态环境遭到重创,海水蚀退陆地,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特有的动植物遭遇灭顶之灾,黄河口独有的‘刀鱼’在那段时间消失殆尽。此外,断流使下游地区水源减少,而排入河流的工业污水与生活废水逐年增多,黄河的自净能力减弱,致使这些地区的地下水水质恶化,威胁居民身体健康。”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化儒告诉记者,断流还降低了黄河下游的行洪能力,带来了洪水威胁。

  面对断流带来的种种危机,人们忍不住追问:这条李白笔下“咆哮万里触龙门”“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河,为何会频繁断流?

  对此,黄委经过深入论证分析发布了“黄河下游断流及对策研究”报告,揭示了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天然水资源贫乏、人居用水日益增多和缺乏科学的管理。

  从自然条件来看,黄河位于欧亚大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本就贫乏,却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了全国15%的耕地,承担着6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农业灌溉面积和耗水量的迅速增加,使本来就水量贫乏的黄河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尤其20世纪90年代,下游沿黄地区为减少断流期间用不上水的影响,先后采取‘春旱冬蓄’等提前引水蓄水措施,导致当时断流时间提前、断流长度增加、断流频次加密。”黄委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高级工程师周康军说,而且当时小浪底枢纽尚未上马,沿线缺乏足够的水资源调蓄能力。此外,当时缺乏统一的水资源调度管理体制,一旦遇到黄河枯水年份或枯水季节,沿河引水工程便开始无序争抢引水,也成为当时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2.精细调度让黄河奔流不息 

  黄河断流的原因找到了,“药方”怎么开?人们把思路放在了调度管理上。1998年12月颁布实施的《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黄委实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在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中首开先河。1999年3月1日,黄委发布了第一份调度指令,10天后黄河下游按计划全线恢复过流。同年8月12日之后,黄河干流再未出现断流。时光倏忽而过,到2019年的8月12日,黄河已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出现过8个特枯来水年,来水量低于统一调度前断流比较严重的1995年和1997年,通过加强调度管理,均未出现断流。”黄委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水量调度处处长可素娟至今清楚地记得,2003年1月到7月,来水比多年同期偏少近五成,为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最小值。为此,黄委编制了首个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启动水量调度,在头道拐逼近断流的情况下,精准预测、精细调度、严格监督、精心协调,保障了黄河畅流不息。

  “2003年的调度期,我们还首次在黄河水量调度工作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省(区)际断面流量控制负责制、首次推行省(区)际断面和水库泄流控制面日调度措施……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仅实现了特枯来水年份黄河不断流的目标,还有效保证了用水需求。”周康军说。

  尽管调度初期管理和调度手段比较单一,有关法律法规、科技措施和经济政策还不完善,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但在年复一年的磨炼和实践中,黄河调水实现了由精心到精细的嬗变。

  枯水径流预报模型、四季枯水调度模型、水文低水测验设施、黄河水量调度方案编制系统、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等一批防断流“撒手锏”投入应用,黄河水量调度现代化手段不断增强。2006年8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水量调度管理行政法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制定黄河治理开发专项法规,黄河水量调度从此进入依法调度新阶段。

  可素娟介绍,通过20年的水量调度实践,我们探索形成了“国家统一分配水量,省(区)负责配水用水,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双控制,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的黄河调度管理模式。黄河水量调度范围从干流部分河段扩展到全干流和重要支流,从非汛期延伸到汛期;调度目标从确保黄河不断流发展到积极争取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更加注重生态用水保障;调度手段不断完善,探索利用市场手段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的途径,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工程手段,发展到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技术和经济手段。

  不仅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本流域用水需求,黄委还多次实施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向胶东调水等跨流域调水,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渴”。

  “黄河流域及供水区的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统一调度以来,每年通过对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科学调度、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省区引黄用水需求,为流域及供水区提供了水源保障。”可素娟告诉记者。

  3.大河滔滔绘就绿色发展画卷 

  沿着利津水文站一路向黄河下游行进,满目翠绿、碧水汪汪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在记者眼前,这里距离黄河入海口只有20公里左右。

  “以前断流严重的时候,保护区里植物都退化了,水面都成了光板地,更别谈生物多样性了。”说起保护区的生态变化,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会主席吕卷章的话不自觉地多了起来,“1999年实施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后,水回来了,鸟也回来了。我就不说土壤变化和水质变化了,生态好不好鸟类说了算!现在对生态环境要求特别高的东方白鹳都在这儿繁殖,去年统计有1333只;这里还是世界第二大黑嘴鸥繁殖地,有7000多只;每年有100多只白鹤在这儿越冬。”

  记者了解到,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利津年均入海水量增加,保证了下游河道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使黄河真正起到了连通流域内各种生态系统斑块及海洋的生态廊道作用。黄河水质稳定向好,2015—2016调度年以来,干流12个监测断面接近或全部达到水质目标,千年大河重放生命光华。

  王化儒介绍,黄河水量调度自1999年开始就兼顾了生态调度,随着调度实践发展,调度由起初的单一防断流调度(基本生态功能维持),逐步赋予更多生态环境内涵,兼顾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包括廊道功能维持、栖息生境保护、河口湿地修复、近海生态保护等,目前正逐步形成黄河下游生态流量调度体制机制。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使黄河非汛期下游保持了一定的流量,给河流自身留出了‘生态水量’,对下游及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河口淡水湿地规模开始恢复,地下水位抬升明显,生物多样性增加,鸟类繁殖种群逐年增加。同时,黄河入海水量提高,近海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黄河口生态系统2006年前为不健康状态,2007—2018年已恢复至亚健康状态。黄河下游生态基流得到保障,河道过流能力得到恢复,河流廊道功能初步修复,河流及河漫滩(嫩滩)湿地和土著鱼类栖息地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和恢复。”王化儒说。

  母亲河的恩泽并不局限于流域之内,多次跨流域调水,引黄闸门一次次打开,奔流的大河越过流域限制,宝贵的黄河水被送往海河、淮河等流域,浇筑出一块块“美丽中国”的重要拼图。白洋淀,便是其中极为亮眼的一块。

  临近9月,白洋淀里千亩连片的荷花依然盛开。从干淀、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到如今天水相连、苇绿荷红、水草丰美、鱼鸟成群的生态胜景,引黄济淀生态调水的作用功不可没。

  2006年,黄委首次实施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此后逐年持续供水,缓解了干淀威胁。2017年,作为生态雄安的重要水支撑,引黄入冀补淀随之成为国家战略工程。当年11月,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试通水,汩汩黄河水从河南濮阳出发,跋涉482公里奔向白洋淀。该工程年均引黄水量6.2亿立方米,其中白洋淀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

  而这,只是黄河跨流域调水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通过引黄供水工程,黄河共实施跨流域送水210亿立方米。

  从频繁断流到河畅其流,从生态退化到鸟鸣鱼跃,从自顾不暇到惠泽远方……20年,大河奔流,换了旧颜色,锦绣满河山。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2日 责任编辑:郭旭帆  来源: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 14028857号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