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文学天地>文学原创


土地的密码(下)


孙成凤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2日  来源:

  种地首先要养地。这是郭其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村上最会种地的是郭其文家。之所以说郭其文家而不是郭其文,是因为郭其文本人不会种地,他甚至连锄头都不愿摸。据母亲说,郭其文年轻时在山东滕县(现滕州)火车站给日本人当过家庭教师,是典型的“二鬼子”。但这个人有学问,会看风头。就在八路军打下县城的头几天,他偷出一辆自行车跑回了家。他把自行车用绳子吊在一个老屋的横梁上,下面用高粱秸扎了天棚,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才放下来卖给了收破烂的。郭其文不去种地,但他懂得种地,就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再好的地没有充足的肥料,庄稼也是白种。

  每到冬季,河里的水下去了,郭其文就煮上一锅毛芋头,让两个儿子和3个女儿吃饱了,到河里挖河泥。郭其文的大儿子虽然一脸麻子,但会一手条编的技术,用榆树条、柳树条编出各种筐子篓子。冬天的时候,他们用绳子把筐子穿了,到河里抬河泥。稀薄的河泥被他们一筐筐抬到岸上,散发出一股烂鱼糟虾的腥臭。常常是郭其文的儿女们满身满脸污泥腥膻地抬河泥,他就在岸上用3块很大的鹅卵石支起一口黑乎乎的大锅,里面装满毛芋头,用在河滩上捡拾的枯草当燃料,在那里文火慢煮。郭其文边往锅底续柴,边看一本老掉牙的旧版《三国演义》。这是一部竖排版的《三国演义》,村里人能读下去的很少。但郭其文的大儿子能读下去。我看到他一边吃着毛芋头,一边歪着头看书,而且还聚精会神,可见是读进去了。我翻看过一次这书,封皮用浅灰色的包装纸糊了,后面写着几行毛笔字:气是下山的猛虎,色是刮骨的钢刀,财是惹祸的秧苗,酒是世界的毒药。我不理解,问了村上好几个人,都不知所云。当时认为郭其文应该是“二鬼子”,要不怎么会弄这么几句话。

  大约半个冬天的时间,别人不是赌博喝酒,就是赶集听戏,郭其文一家人就在河里抬河泥。直到河里完全结了冰,下了大雪,他们才结束。这时,河岸上已经堆起好几个小山一样的河泥了。

  闲下来的时候,郭其文就让家人用玻璃片、瓷碗片削刮锨把镢把。经常看到他的几个儿女坐在院门口的石台上,每人手里捏一片利器,在那些木质上精心地剔剔刮刮,然后把完工的锨把镢把摆放在门口,像一件件工艺品。因此,他们家的农具把都油光水滑的,可手好用。别人家的锨把镢把多是从集上买来的成品,他家从来不买,是从槐树上榆树上截下来的。从树上截下后,郭其文就让家人削刮,一直到他摸着舒适为止。村里人都知道郭其文家的农具好用,但谁都不敢到他家借用,因为一句话说不好,郭其文就会垂下脸来,一句话把人家给堵回去。据说,到他家借农具要说“用”,不能说“使”。他本家一位侄媳妇到他家借锄头,明明就放在那里,因为说了句“借个锄头使使”,郭其文立马变了脸,说:“没有!”弄得侄媳妇红头涨脸,像偷了人,掩面而逃。

  家里人干活时,郭其文就坐在地头看书喝茶。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本《三国演义》读了多少年还没有读完,一年四季都捧在手上,封皮摸得污油油的,泛着幽光。郭其文有一把紫砂茶壶,带提梁的那种,黄铜的提梁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壶里永远泡的是自己炒制的桑叶茶。有时候,他也会给在地里干活口渴的邻居一杯尝尝。我曾喝过两次,茶水在白瓷杯子里显得菊黄透亮,喝到嘴里香甜可口,完全没有别人家桑叶茶的霉味。

  郭其文家翻地从来不像其他人家那样使用耕牛,他认为只有让人的汗水掺进泥土里,庄稼才会长得茁壮。他经常说,种地不能图省事,没有汗水的土地还叫土地?春天刚到,郭其文就让家人用铁锨把土地翻起来。铲起来的泥土也不敲碎,就一锨一锨地排在那里,远看非常壮观,像张着翅膀就要起飞的大雁。然后,他们就把铲碎的河泥撒在翻起的土地上。直到大地回暖,那些泥土自己被春阳晒酥了。这时,他们全家上阵,如同船夫背起纤绳,拉起一个大耙,从这头拉到那头,几个来回,把整个土地耙平了。整平的土地暄乎乎的,像发面馒头。他们这才开始整畦播种。奇怪的是,他家的地不光庄稼长得好,连野草也比别人家的壮实。他们家的地,不因为野草与庄稼争肥就歉收,相反,在收获比别人家多几倍的粮食时,收获的野草也在地头堆成了垛。他们家养了一群山羊,就用这草当饲料,个个膘肥体壮。村上人不理解,怎么种个地就像伺候老娘一样,你再有工夫,还能种出金子来?村人气不过,只好向着郭其文的背后狠狠地骂一句:“嘿,二鬼子!”然而,到底郭其文是村里最殷实的人家,实行责任制没几年,他家一次就盖了两座小楼,眼看就要“打光棍”的麻脸大儿子,娶上了漂亮老婆。有人用“好汉无好妻”倒着解释这件事。有一次郭其文听了,没有吱声,抬头看看说话的人,就又低下头看他的“三国”了。

  只要有机会,我十分乐意在大地上行走,仔细地谛听庄稼在泥土里吮吸水分与养料,静心地谛听泥土像侍候孩子那样供庄稼在怀里拔节、孕育。庄稼是泥土最诚实的子民,从不敢辜负大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只要有生的希望,就无所畏惧地生长,这也是泥土赋予庄稼的品格。有一年天旱,玉米没能及时下种,农人们心忧如焚,心想这一茬庄稼完了。谁知,农历六月初一这天,天上如同倒了水缸,大雨没命地往下泻。雨刚住脚,农人家家户户倾巢出动,种上了玉米。农民们并没有抱多大的收获希望,只想着别空了一茬好地。到了秋天,该吐缨的时候,玉米吐缨了;该结穗的时候,玉米结穗了。成熟虽晚了几天,但收获依旧丰硕。一位70多岁的邻居双手颤抖,一遍又一遍摩挲着金黄灿烂的玉米穗,双眼流出两道滚热的老泪,念叨着:“比亲爹老子都亲呐!错过了下种的季节咱才下种,一样给咱好收成。土地不负咱庄稼人哩!”

  有人把土地比喻为庄稼人的命根子。我不喜欢这个说法。我粗鲁地认为这是把庄稼人看成离了泥土就不能生存了,似乎庄稼人只能种地,没有别的能耐,有贬的成分。应该说,泥土是人类的命根子!离开了泥土,人类的一切就无从谈起,世界将不复存在。干新闻宣传时,我采访过一位把庄稼种到山顶上的老人。他看到村上的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了,土地基本荒芜。为了向后人昭示种土地的使命,他把铺盖搬到一座寸草不长的山上,每天早出晚归,用指头在石缝中抠土,硬是在山顶整出一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他种上了玉米、高粱。他把每年卖粮食的钱用于奖励村上庄稼种得最好的农户。老人出奇的举动使村人们震惊,他们觉醒了,羞愧了,他们突然悟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不能没有泥土,没有了泥土的茁壮就不会有一切的茁壮。于是,人们给荒芜的土地下种、锄草,使土地又成为展示生命的舞台。

  泥土是神秘的。它的神秘在于谁一旦接近它,就会产生出亲近它的强烈的执着。炎热的酷暑天,烈日当头,我们可以看到庄稼地里挥汗如雨躬身锄草的农人。他原本打算锄一畦地就歇晌的,可一畦地锄完,就像中了魔法,控制不住又锄第二畦、第三畦,一直到家人喊他吃饭了,还说:“还有一畦地,锄完再吃吧!”所有的地都锄完了,他竟又锄起畦头、路边的草。所以,农人的饭时就一拖再拖,常常是午饭到黑、晚饭到夜。

  泥土所富有的力量,令长年陪伴它的人也常常始料不及,它会让能量在最需要的时候爆发,给无奈的生活以希冀。一位傍山而居的农夫,在一场洪水中毁掉了所有的土地,他望着满坡历历砾石伤心欲绝。这时,他看见了一株长在石缝中的高粱,它像一位执着的精灵,挺立在山洪肆虐的山野中,碧绿的叶片伸展着,仿佛要拥抱整个世界。老农被这株高粱惊呆了,他根本不曾在那个地方点播过种子呀,多少年来,他耕种的一直是坦荡如砥的大田,他喜欢大田里一垄一垄成片的庄稼,对石缝里那么一点点可怜的泥土从来不屑一顾,更不会在那里下一粒种子。然而,偏偏就是这株在石缝中无意长出的高粱,给了农夫以昭示。他被这个昭示兴奋着,快乐地把一把把种子在空中高高地扬起,像挥写着一个个祈盼,让种子从空中落下的一瞬间,在砾石上跳跃着,到石缝中去寻找接纳它们的泥土。几天后,那些石缝中星星点点的泥土在砾石滩上捧出了绿油油的庄稼。

  天地玄黄。当农夫在秋天收获成熟的高粱时,他激动了,用嶙峋的手指从石缝中抠出一捧泥土,孩子般地哭了。他双膝跪在砾石上,虔诚地给那些泥土磕了响头,说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却从没想到过泥土,总是认为种瓜结瓜种豆结豆,那是泥土应该做的,更看不起那些藏在石缝中东一碟子西一碗的泥土了,总认为那是派不上用场、上不了台面的杂碎。他现在明白了,一捧泥土与一片广袤的泥土一样的伟大啊!

  一副对联上写着: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这是发自肺腑的对泥土的感恩,说清了泥土生长五谷、茶果、供给油棉,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是泥土对人的恩赐。

  一位住在城里的老人,多年远离泥土,但他深知泥土的力量。退休后,他每天带着工具到马路上、楼道里收集通过多种渠道带进来的泥土。他把这些泥土装到花盆里,种上各种花草。他的做法渐渐被这个城市的人所知,于是,人们悄然形成了一股收集泥土热。当那些泥土在这个城市的阳台上、花圃里安家落户,由这些泥土供养的红花绿草就装点了整个城市,使大街小巷流溢着由泥土升华出的芳香。这些乘着风儿或黏附在行人、车辆上走进城市的泥土,莫非也像浪迹天涯的游子一样寻找自己的梦想,抑或如一位乡下老母亲想念城里的儿女,用这种方式来探望!

  一捧泥土能长出五谷,同样也可收获花香。就像没有人能说出一块土地的厚度一样,没有谁能说得清泥土里蕴藏着的力量!是的,神秘的土地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劳动技能,用自己的双手耕耘与播种,用智力获取幸福与自由,舍得花时间用心和思想去生活,去理解土地的意义,并深深地热爱土地,那么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下)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