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历史走廊>人物>近现代治黄人物


钱宁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1日    责任编辑:云琦

  钱宁(19221986),浙江省杭州市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1948年获美国爱阿华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博士学位,与美国学者H·A爱因斯坦博士合作进行泥沙运动力学的研究。1955年回国,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水工室研究员,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泥沙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常务理事、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泥沙研究和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钱宁对泥沙问题研究有很高造诣,取得了大量的对黄河治理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他继承与发展了H·A爱因斯坦泥沙运动力学理论体系,倡导了高含沙水流运动机理的研究,为开拓中国的河流动力学与地貌学结合研究河床演变起了重要作用。 

  钱宁对黄河感情深厚,对治黄事业责任心很强;在他的事业中治黄是最重要的部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和黄河泥沙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从1955年到1982年的近30年间,除“文化大革命”期间有6年下放山西外,为黄河泥沙研究、规划工作、学术交流及培养人才,每年都来黄河。1983年后因病不能亲来黄河,但直到逝世前,仍没有间断参与治黄工作。 

  钱宁在泥沙研究方面,重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几十年中多次赴黄土高原地区调查,到黄河下游查勘河道,足迹遍及大河上下。19657月至8月,他率粗泥沙来源分析调查组部分同志,在陕北、晋西北及陇东地区,行程约2200公里,亲眼看到了黄河中游确实存在着粗泥沙比较集中的产沙区。9月,他向黄委会领导汇报了“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及控制问题”的分析研究和野外考察成果,并会同黄委会水文系统的同志分析大量测验资料,绘制出黄河中游全沙和粗沙输沙模数等值线图。12月,他编写出《黄河流域粗泥沙的来源区及其控制中的若干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将粒径大于0.025毫米的床沙质泥沙称为粗泥沙;分析了黄河粗泥沙来量的地区分布,并建议选择黄河中游河口镇至吴堡间支流及白于山地区为控制粗泥沙的重点治理区,优先进行治理,以减少黄河中游的粗泥沙来量,减缓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1966l6月,钱宁在黄委会规划办公室工作期间,继续对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区及控制问题进行研究。197568月,钱宁又以三个月时间去陕北、晋西北、陇东和内蒙古南部等粗沙多沙来源区调查。19768月以后,钱宁转入研究黄河粗颗粒泥沙的运行规律及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197746月,钱宁参加对黄河中游地区的陕北丘陵沟壑区,晋西北丘陵沟壑区,陇东高原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内7个地区、30个县的100多个典型治理单位的水土保持情况和减沙作用的现场调查。8月,编写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对减少下游泥沙淤积作用》的查勘报告。由钱宁和黄委会多年合作的研究成果《黄河粗泥沙来源区及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于19803月在北京举行的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作了报告,1982年获全国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一研究成果对国家治黄问题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钱宁在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对治理黄河还提出许多研究成果和重要的意见。19831月,他在给小浪底水库论证会的书面意见《关于小浪底水库的几点看法》中指出: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必须抓紧解决,从根本上说必须通过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我们既要大力抓紧水土保持工作,也要看到水土保持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水土保持生效以前,一定要考虑一个过渡时期(几十年至上百年)。小浪底水库可作为过渡时期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的一个主要措施,再加上水库下游的温孟滩放淤,实行库滩联合运用,争取减缓黄河下游泥沙淤积50年。 

  钱宁生前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是19867月发表的《我与黄河泥沙研究》,对参加黄河泥沙研究工作30年的经历与感受进行了回顾。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钱宁对黄河的热爱和眷恋之情。5个月后他离开人世,19861222,遵照钱宁遗嘱将其骨灰在郑州花园口撒入黄河。 

  钱宁的著作主要有《泥沙运动与力学》(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 

  《河床演变学》等。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