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历史走廊>人物>近现代治黄人物


靳钊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1日    责任编辑:云琦

  靳钊(19101990),河南省封丘县人,1949年夏参加封丘黄河修防段工程队工作。他多次被评为段、市、省级治黄劳动模范。1956年获全国农林水系统先进生产者称号。 

  靳钊家贫,曾以钢丝在黄河滩地锥挖炭块为副业,有锥探地下淤埋物的经验。1949年夏封丘修防段贯台西大坝出现严重险情,6道坝埽相继墩蛰入水,连续抢护86夜,竟未稳定一坝一埽。为制订正确抢险方案,抢险指挥部急需摸清水下土质情况,段长陈玉峰让靳钊进行锥探。他用8号钢丝反复锥探,判定水下全系流沙,据此指挥部制订了相应的工程措施。这是他的锥探技术第一次用于治黄工作。 

  汛期抢险多用柳枝搂厢工程,搂厢需用砖石加压,而砖石一时又难运到,有人建议用胶泥代替砖石。于是靳钊运用锥探技术在沙土下面探摸,寻找胶泥,解决了抢险的这一问题。 

  1949年秋,黄河出现大洪水,仅平原河务局所辖河段5日内就出现漏洞200余个。为巩固堤防,1950年初平原河务局号召职工消灭堤身内的隐患。段长将一明洞用高粱秸塞死,用土掩埋后,让靳钊在周围试锥,他用了半天时间将洞锥出。他还到洞穴多的废堤上锥试,将洞穴一一找出。试验证明使用锥探技术能够解决堤身隐患问题。 

  195036封丘段正式成立了锥探队,靳钊任技术指导,开始了锥探工作。10天内探出隐患90处。从此靳钊的锥探技术在黄河下游推广。1951年下半年封丘段开始采用长68、直径15毫米的大锥。这种锥因重心不稳,打锥困难,移动不安全。靳钊将长锥分节截开,中间套丝,按照需要接长卸短,解决了重心不稳的问题。他还改进了灌浆漏斗,制成四轮灌浆车和独木双轮运土车,减轻了体力劳动,提高了工效。后来这一锥探技术逐步推广到淮河、珠江、永定河和松花江等流域,为增强大堤的抗洪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