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网站地图投稿信箱

主站首页

政务之窗
走进黄委规划计划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水政信息人事信息公告公报
新闻资讯
黄河要闻局院信息基层动态水事纵览流域瞭望热点专题网上展厅媒体关注纪实特写
在线服务
服务指南表格下载许可决定在线申报水情水质引黄供水实用工具
互动平台
政务咨询投诉举报黄河访谈民意征集建议评论邮箱电话解疑释惑
黄河文化
文化传真文学天地艺术博览大河胜迹历史走廊民风民俗文体协会
黄河一览
黄河概况流域地图枢纽工程黄河记事黄河问答引黄灌区
建议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平台 > 建议评论 > 正文

完善水价机制是推动水环境治理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3日 09:36:00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但其中绝大部分为咸水。淡水中又有87%以冰雪的形式封存在两极的冰盖、冰川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仅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这其中还有一些被人为污染,剩下的仅为地球总水量的0.003%。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排全球第四,但是人均水资源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面临缺水。面临这样的紧缺现状该如何应对?

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水资源紧缺分为两种,一种是水质型缺水,一种是水量型缺水。水质型缺水是由污染造成的,水量型缺水是自然分布形成的。

  水资源紧缺是一种不均衡现象。第一是自然环境中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比如北少南多,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增加,进而带来降水不均衡。第二种是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中造成的需求不均衡。第三点是工业发展带来的用水量的提高。

  在中国,水资源紧缺有污染的原因,也有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密度增加的原因。目前主要是通过南水北调这样的水利工程,以及中水和海水淡化等手段进行补充。

水污染的治理

  水污染的治理方面,大江大河通过抓主要的污染排放源,可以较好地改善污染状况,这两年长江黄河的情况有所好转就是一例。小河小湖相对而言比较难以修复,而城市污染水体的修复是最难的,因为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最差。

  城市污染水体难以修复的原因是城市环境容量有限,人口过多对环境造成超负荷压力。这个跟雾霾其实是一个道理,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下,所有的负面因素都会被强化。同时,作为河道上游的农村也面临水体污染,但尚无完善解决方案。城市水源治理的方法,也就是大型的环境工程,不适用于农村。

  目前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治理,还远远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河道治理是把黑臭水体从“死亡状态”恢复到“亚健康状态”,让水体的感官改善,离健康状态——也就是鱼类可以生存的状态,还有距离。亚健康状态的水体还需持续的维护,因为很容易回到死亡状态。

  另一个方法是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作用是通过“仿生态”的方式改变城市的微气候、提高雨水的截留率、增强城市防汛能力。海绵城市的建设包括透水砖的使用,在小区建设雨水截留的设施,以及对城市绿化土壤的改良,以提高其渗水率。通过雨水截留措施,经过初级处理后再用于浇花和景观用水等,增加了水的再利用率;回补地下水,减少蓄洪的压力,同时减少了雨水带入河道的垃圾和其他污染物,改善了城市河道的污染状况。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在于老城区的改造成本高,新城区的建设通过合理的规划比较容易实现。建设海绵城市是对过去城市发展过于不尊重自然的一种纠偏。海绵城市是将水的循环处理“碎片化”,相比之下,过去是把所有污水集中在污水处理厂,是一种工业思维。海绵城市做起来很难,原因在于,工业化管理思维有集约效应,且符合我们目前的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水污染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未来城市河道的生态化,是少数优秀城市的少数优秀河道率先达到的目标。因此,通过水利工程模式解决喝水问题是现阶段一种无奈的、也是正常的选择。

水价机制的缺失是水环境治理的瓶颈

  水价机制不到位的原因是“公益性偏见”:即公众习惯于政府支付水环境治理成本。目前的环境治理没有形成民众到政府的全循环系统,民众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分摊这部分成本。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政府会补贴水资源治理费用。但中国环境支出的成本非常大,政府的转移支付承担了水资源成本的情况下,老百姓感知不到水资源的成本。

  价格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经济推动治理环境的瓶颈。比如说,中水和海水淡化这些替补水源目前无法顺利推行,就是价格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的。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是水行业符合经济规律运行的主要障碍。环境成本没有被污染者所承担,爱护水资源的人没有得到适当的好处,这带来了不公平,影响了节约文化的建立。

  另一方面,在工业领域,政府通过将环境成本加入产品成本来建立合理的工业用水机制。难点在于产品的转型升级能否实现,这不是政府推动能做到的事情,有些是需要市场的力量完成。在有些地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区人才集聚,环保监管相对严格,带来了产品的改革创新。在另外一些省份,老的产业去了,新的产业没有建立起来,这跟当地人文和自然环境、人才水平,以及政府服务都有关系。

未来前景

  环境治理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有些好的方向是需要坚持的。一是推行信息公开。二是环境的市场化治理:即政府向市场买服务的模式。这个过程中,政府加强对企业的长期绩效机制。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价格机制。

  中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将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当中,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不会改变。世界分工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有大的变化,我国仍将是一个制造业为主的大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仍会很大。

  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来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吗?大的历史维度上,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技术的进步会使资源利用的效率提升,但是资源利用的强度只会越来越强。科技的进步可以使人可以和自然共存,但是不能回到真正的自然状态。(薛涛)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3日 09:36:00
查看评论     
  验证码
  最多可输入1000个字